第38章 小试探,大效果(第1/2 页)
几经踟蹰,还是于谦勇敢地发了声:“回皇爷,您都说了,太祖爷布衣出身最是体恤百姓。关于那道命令,微臣想着,太祖爷本身应也没念着持续许多年。” “只是他老人家日理万机,难免疏漏些许。后来山陵崩,太宗爷至孝未敢擅改成法。倒是先帝爷能上体太祖爷之意,下安黎庶之心,这才应民意而改。” 朱祁钰笑,为了找这么个相对说得过去的理由,也是难为他家少保了。 一般话说到这儿,他顺着台阶一下,事情便也过去了。 但有梦境启示,朱祁钰可知道要改变大明未来渐渐积贫积弱,民变四起甚至被建奴偷家,以至于神州陆沉的走向,这些所谓的贱籍们到底有多重要了。 无商不富,无军不强。 西边那些弹丸小国就是靠着一次又一次的工业革命,才发展强大起来的。 可见科技发展的重要。 已经拿到正确答案的他,当然不可能再做错题。 自然而然的,也就没下这个已经搭好的台阶。而是认真地看着他家少保:“既然皇考都能为了天下黎民而深体太祖爷未尽之意,那朕这个孙辈再体一下也无妨吧?” “总归太祖爷心系大明,一辈子所想就是大明繁荣昌盛,朕这也是为此而努力呀!” 所有人等:…… 觉得您这就是在狡辩,也并不觉得这么一个奖励能为大明富强带来什么可喜变化。 朱祁钰摇头,到底能站在他面前的,不是勋贵就是书香门第。本就不是从真正的底层走来,又怎知底层疾苦? 一入贱籍,祖祖辈辈便都是贱籍。 不得脱籍,不能科考,所有晋升的路都被堵得严严实实。 除了被剥削,就是被剥削。 能活着就已经殊为不易,还讲什么骁勇善战、说什么发明创造呢? 但还是那句话,他才刚刚上位,屁股底下的椅子还没坐稳。 很多事情不能操之过急。 否则步子太大扯着蛋,容易变王莽。 几句话说得于谦也哑口无言后,朱祁钰便再度微扬唇角:“铁丝网没经过实验之前,爱卿们也都不以为然。结果刚刚,大家伙眼见为实了,该知道小东西也能发挥大作用了吧?” 群臣沉默,朱祁钰也不以为忤。继续道:“既然如此,那就让咱们再试一下吧。” “也不用别的,就把这个顺天府叫周回童的箭户封赏印在邸报上,使全国知晓。并言日后无论在军、匠、商等方面有突出贡献者,都可以视功劳大小给单个甚至全部子嗣转为民籍。无需等过三代,直接就能参加科考。” “咱们拭目以待,看看星星之火是不是真的能够燎原!” “皇爷这……” 怕是不妥的后话还没说完,朱祁钰就摆手:“朕意已决,众卿不必再劝。” 也许是午门血案之中的镇定,也许是京城之战里的身先士卒。 总之,平日里温柔和蔼的皇爷一旦严肃了脸色,群臣竟是谁也不敢多劝,直接听命而行。 当日这赏赐就到了顺天府,次日邸报就开始往各省各地传达。 那个叫周回童的箭户一口气没上来,直接晕倒在地。 被大家伙又是掐人中,又是扎手指头地弄醒后,二话不说给了自己一个大巴掌:“疼,哈哈哈,我疼,那就是真的,不是在做梦了?” 得到肯定答案之后,这实诚人又咚咚咚冲着京城方向磕了几个响头。 把脑门都磕得见了血,他还兴奋得直哭呢:“呜呜呜,苍天有眼,皇爷有德啊!他老人家这金口一开,我老汉的儿子、孙子,孙子的儿子,孙子的孙子,往后侄子孙孙都不用做匠户了。” “他们,他们都是正正经经的民籍了。闺女说亲事,都能被婆家高看一眼。能买上几亩地,过上点好日子。若是祖坟冒青烟,真在子孙后辈里有那么一两个出息的。咱也能参加科举,改换门庭了!” 不用强制坐班,也不用强制轮班了。 呜呜呜。 想起来就让这七尺高的汉子眼泪不停,只这一次是喜悦的泪。 前头还笑话他异想天开的匠人们急了:早知道有如此奖励,他们也行啊!不就是发明吗?不就是创造么? 他们生来就是匠户,从会说话就开始跟着家里学活计。 周箭户能做的,他们未必不能啊! 这想法一出,谁还坐得住呀? 赶紧忙活起来,豁出老命来也去立功。给孩子挣赏赐,给孩子脱贱籍,让自己或者自家孩子能挺起胸脯来堂堂正正做个良民。 匠户都如此,军户只会更甚。 毕竟匠户只是地位低,被歧视而已。 军户,尤其是戍边的,那可真是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的。 尤其现在上皇北狩,也先在京城那边吃了大亏。泄愤也好,打草谷也罢,反正是没少派人过来骚扰。 苗民那边不消停,麓川也常有摩擦。 这朝廷多艰,就容易被人浑水摸鱼,连朵颜三卫都开始不老实了。 战争一起,就必定有无数人倒下。 战前还整整齐齐的一家人,可能战争结束之后只余孤寡。就这,幼子长大后,还是要进入军中,走他爷老子走过的路。 子子孙孙无穷尽,就是尽了,也得往族地勾补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