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页)
目前一般学生对东亚,尤其中国,研究兴趣大增;另一方面,我们当然要感谢史巴利教授,大力地说服校方增加我们的经费,使我们有能力及资金提高师资及教学器材。”
史巴利略抬了下手,说:“段教授,我能加一两句话吗?”
“当然,请!”
“我来之前,接到院长的电话,他说校方同意再投入一笔钱,下学期起,你们可以聘请一位教日文的老师。还有,你写的提案,院里也正在考虑。”
()
这两个正面的好消息,使会议室的人都兴奋起来,骆文说:“我们争了两年要加添日文的事,终于成功了!”说完,一口吃完纸盘里的蛋糕,又站起来去加了咖啡。
“段教授写的什么提案,能不能解释一下?”纳地辛说。
次英说:“这正是我今天议事日程上的第二项。是这样的,我暑假中拟了个三年计划表,这当然是同方老师商讨过好几次之后才写就的。三年计划表里,我列出了教学、交流及社区活动三项,教学方面,我们拟定每年逐渐增加的教学科目,像今年,除了一二三年级的语言教学之外,我们有方老师的英译中国现代文学,我开了两门新课,中国古典文学概论及易经,明年还会有新的。”她向史巴利瞟了一眼,微笑地说,“如果有足够经费,也许我们可以请一位教师来教书法或绘画,或者是中国艺术史。”她朝历史系的史大为及纳地辛看了一眼,“如果开这门课,自然也会列在历史系的课程里。”
见他们两人都点了头,她接着说:“第二项是交流,这在柏斯大学,当然是新议题,但在曼哈顿的几个大学,都已是学校向外发展的既成事实。我一到信义的远东语文系,即开始进行与大陆及台湾的大学交流计划,三年下来,成绩斐然。我想,我可以利用过去三年的经验,以及我在大陆及台湾的线,在此地建立交流计划,这不但可以吸引学生进入东亚系,更可以打响学校的知名度及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
后面这一点当然打动了开会的人,尤其是史巴利。他看了下手表,对如真说:“我能否麻烦你去对芭芭拉说一声,取消我十点钟的约会。”
“没问题。”如真站起身来,但在出门之前,先对次英瞅了一眼,给了次英一个只有她才看得出的赞许表情。
“能否请你讲一下交流的步骤?”史巴利问。
“三年前信义校长出面,率领了一批教授,访问中国几个第一流大学,商讨交流的事。三年之前,大陆刚开放,能与美国大学有交流计划,真是欢迎之不暇。所以当时就同意了教授交流及学生交流。当时只签一年合同,但合作十分成功,所以每年续约,现在还继续着,据我所知不但信义,别的大学也是。”
“这可是一桩大工程啊,第一当然是经费,第二校长事务繁忙,领队去远东,两三个星期,怕不容易。”史巴利说。
“有的学校,副校长或院长领队去的。”
史巴利沉吟了一下:“当然我可以把这提案反映上去。我想先去找墨院长谈谈,最近他拿到了一笔州政府的经费。但去远东,还是笔大费用。”
骆文插嘴说:“如果教授们自己愿出旅费,可能性就大得多。”
“那当然。不过这交流计划一定是受欢迎的。”史巴利说:“我会立刻反映上去。”
“如果上面需要知道与中国交流的细节,我可以提供。”次英说,故意停顿了一下,向大家巡视一遍,才说:“并且,我可以负责联系那边的接待单位,他们会妥善安排我们的日程,包括交流及旅游等等。”
“这样吧,”史巴利说,“我叫芭芭拉打电话给院长秘书,定会晤时间,定到后我带你去,这样可以交代得清楚点。”
次英忙点头,然后对大家说:“第三项是系里的社区活动……”
史巴利一面看表一面站起来说:“对不起,我得回系去办事了。你们继续谈。段教授明天可以给我个会务报告。”
他走了之后,次英马上说:“请大家再稍坐几分钟,我扼要地说一下社区活动的项目,一是举办中国古物书画展览,二是在国际日我们可以来个古乐演奏与舞蹈什么的,或是办个食摊。三是带学生去曼哈顿中国城一日游,或参观博物馆的中国玉器。反正,目的是在引发居民对东方的兴趣及认识,增加学生对中国的了解,如果在这三年里能把这三个项目办好,我相信东亚研究系的地位会稳固,名气会扩大,专业学生会增加。谁知道呢,也许三年后我们有资格办硕士班。这一切,我知道,都需要在座的各位大力资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