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4 页)
是谁放的蛇?”
“我想,可能是蛇自己爬进去的。我睡觉的被窝,还爬进过蛇呢,撒谎是小狗。”
“可粉笔盒是盖着的呀,蛇自己怎么能爬进去呢?”
“这你得问蛇呀,我怎么会知道?”
老师看华仙这么油盐不进,便来个单刀直入:“这条蛇,是不是你放进去的?”
“谁看见我放进去的?可不能诬陷好人。”
“淑净都交代了,你怎么还抵赖呀?”
“老师,你可被她骗了,她说假话了,你怎么像个娃子似的,听着风,就是雨呀。”
“那你敢和淑净对质吗?”
“对就对。她要是看见我放蛇了,老师,你就打我的手板,她要是没有看见我往粉笔盒里放蛇,就打她的手板,看她还说不说假话。”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退学在家
老师对这个难缠的娃,也是没有咒念,再问,也只能是浪费时间,不如来个当面对质。她叫人把淑净叫来办公室。淑净又把上次对老师说的话,重复了一遍,只说了拉钩上吊的事,没有说她看见华仙往粉笔盒里放蛇了,是自己猜的。华仙听完,就更有理了,她一口咬定是老师栽赃诬陷,对老师不依不饶,非得让老师给她奖励不可。“老师,你犯错了,要么跟我认错,要么打自己五个手板,要么给我奖励。”
老师弄得是一筹莫展,赶快打发二人,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别惹得老师脑瓜仁痛。
华仙之所以不承认是她放的蛇,是因为放蛇时,学校一个人也没有,没有被抓住,也没有人看见,谁也奈不了她何,即使是秃子头上的虱子,那么明显地爬在头上,放虱子时,没有人看见,她就不会承认。放蛇这件事,是秃子脑袋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老师和介入到蛇案中的人,都心知肚明,只有华仙还自以为是地认为,没看见她放蛇,就不会认为是她干的,这小娃子的心理思维,毕竟太过幼稚简单。面对华仙这个倔强劲,又没有抓住现场,只能怀疑这事,铁定是华仙干的,但证据又不确凿,无法惩罚她,为教训她的顽劣,挽回自己的不知值多少钱的情面,老师采取了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错误办法:华仙不承认,就不让她进教室听课。老师把自己年轻化到六岁娃的水准上,他的这一儿戏作法,让华仙进入失学的厄运之中,影响到华仙的一生。正所谓是,一招不慎,成为误人子第的罪人。何为教书育人,怎样为人师表?杜甫有个人人传颂的名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滋润细无声。这可能是教书育人的至高境界。社会上的理,何人评说?如何去评说?何况是叫有道的老师所为,每当想起*的后遗症,只好细数着猫儿骂了。不让华仙进教室听课,这难不倒华仙,你不让我听课,我也不让你上课,这在同一水准上的二人,你半斤,我八两,在教室内外叫起号来,教室外,吵吵嚷嚷,哭哭闹闹,敲门砸窗,飞石扬沙;教室内,声嘶力竭,幺喝恐吓,东瞧西望,心神不定,师生二人搭台对垒,互不相让,殃及多少学生!大煞风景的一幕,上演在山村学校的育才舞台上,真是可悲可叹。最后,还是校长把华仙请回了家,他只向妈妈说了一个理由:娃子还小,不太懂事,等到八岁再上学吧,别累着这个娃。妈妈也听树海说过她淘气的事,见校长是这个态度,也就顺水推舟,不准备让华仙继续上学了。倘若此时妈妈坚持一下,校长,老师,家长三方沟通一下,对娃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求学心切,成绩还算突出的华仙,就不会因此缀学,说不定从此会改变她的人生命运,改写她的人生历程。我们不能当事后诸葛亮,如果没有‘如果’,倘若没有‘倘若’,世界还能变得那么精彩吗?还有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吗?
华仙也憋着一口气,她权衡了一下,经过简单的思考,还真有那么点大彻大悟了。不上学,就不上学,省得挨老师的板子,还得受老师的窝囊气。她对自己对付老师的几个法子,还算满意,对自己的精心设计,甚为得意,起码是做到了人不知鬼不觉,老师受到了应有的处罚,为挨板子的同学,出了一口忍无可忍的恶气。要不是淑净不仗义,作弄老师的事,还找不到我的头上,她顿时觉得泄密的淑净,真有点可恶,说过的话不算数,拉过的勾又反悔,这个淑净,太不够朋友了,简直就是个*中的大叛徒,大工贼,大内奸,是蒲志高式的人物,是叛徒,就得打倒,像江姐打蒲志高似的,对,就得把她打翻在地,再踏上她一只脚,看她以后还当不当叛徒。怎么惩治叛徒呢,总得找个适当的机会吧,仙女想了一想,办法来了,就是要趁放学或跟她一起玩时,把她放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