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第3/4 页)
事了些。”王嬷嬷是徒景之调用的人手,在贾府这些时日,她对内宅已经十分了解,想了想,道:“老太太房里有个叫晴雯的,素来说她手艺好,听说她又和紫鹃好,不若叫她悄悄过来帮个忙也好。”
由是先叫来紫鹃,细细问了晴雯的事情。紫鹃人本就仔细,她如今自当自己是甄姑娘的人了,便将十二分的本事都用上,说了自己所知的晴雯之事:原来晴雯本来是贾府总管赖大家的看着好看买回来送给贾母解闷用的小丫头,大了些于针线上极灵巧。贾母本想着将她送给贾宝玉,却是不知谁在她面前咬耳朵,说晴雯略有些林姑娘的影子,宝玉那里好不容易不提林妹妹了,还是别把晴雯这样的放过去,万一再招了宝玉的眼可不好。贾母想着在理,就一直将晴雯拘在身边,只叫她做些针线上的活就是。
于是由紫鹃穿针引线,将晴雯叫了过来。果然晴雯是个好手,虽不曾见过雀金呢,却听了王嬷嬷解释,又伸手摸了摸,道:“我且尽力就是。”
晴雯先将里子拆开,用茶杯口大的一个竹弓钉牢在背面,再将破口四边用金刀刮的散松松的,然后用针纫了两条,分出经纬,亦如界线之法,先界出地子后,依本衣之纹来回织补。补两针,又看看,织补两针,又端详端详。直用了半日方才补完,又用小牙刷慢慢的剔出绒毛来。王嬷嬷道:“这就很好,若不留心,再看不出的。”
黛玉忙要了来瞧瞧,果然不仔细看一点儿也看不出烧过的痕迹,她道:“真真一样了。”
晴雯在一旁得了紫鹃暗示,又见房里除了黛玉和英莲,便只王嬷嬷和紫鹃,她一咬银牙,猛地跪在黛玉面前磕了几个头,将黛玉吓了一跳,只道:“你这是做什么?”
紫鹃也跟着跪下,只道想给晴雯也求个恩典。
黛玉听了,叹了口气,道:“也是个可怜的。今儿既然帮了我了,又求到我面前了,我自会记下来你的事。”
晴雯千恩万谢地走了,紫鹃拉着她的手送了半路,待回了黛玉房里。听黛玉道:“我知你好心,可今儿求一个,明儿求一个,我可成什么人了?”
紫鹃立时跪下道:“婢子知道不能劳烦姑娘,只是这府里的姐妹虽多,和婢子好的也只这几个了,再不敢欺瞒姑娘的!”
黛玉上前扶起她,笑道:“我也不是说你,你可别忙着跪。”
英莲笑道:“姑娘是说我哪。”她过去对着黛玉双手合十,做个礼佛的样子,念念有词道:“姑娘你就是那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
待到王夫人寿辰过了,黛玉和英莲一起在贾母那里说了说,一个是厨房的女儿,一个是做针线的,贾母又正想着把晴雯赶出去,如是正好做人情。从此柳五儿和晴雯就不再是贾家的婢女,一个跟着甄姑娘一个跟着林姑娘不提。
===================================
作者有话要说:嗯,捞出几个算几个吧…………
话说,柳家的,你们还记得是谁么?
另外,我发誓!下一章一定要两个老的出来……
103第 103 章(大修)
第一百零三章观戏文林海定前缘因慧眼鸳鸯脱牢笼
却是自从离开扬州来得天京城;无论徒七、林忆还是黛玉;皆都效仿父亲一辈的往事,每月都有给江南的信件往来。林忆的信里往往洋洋洒洒几大张纸;或是炫耀自己出了什么主意给薛蟠;得了多少好处,或是说苏师叔前日遣了个大管家过来问我京里的事务,我看着某样货物销路挺好;已经和他那边说了,下一回远航船队到了定要把方子也要了来云云;竟把读书上进的心思全数丢了;满纸都是些商贾利益之事。林海接了这样的信到还无妨;若是徒景之先看了,必然要骂上两声,可见了林海并不以为意的样子,也只有长叹罢了。
林海并不想让林忆出仕,虽知倘若林忆出仕,无论景之还是行之,都会对他多加照拂,但做官之道的内里弯绕,实在是耗费了林海自己大半生的心神。若林忆自己也想当官也就罢了,却是林忆从小就显出了对格物和商事的兴趣,且性格跳脱,若是入仕,不做实官的话没有实权,做了实官,就不光是仅凭皇家的照拂能做得好的。
内心深处,林海也知自己为了景之,不得不绑在皇家的船上,倘若真随心意,林海宁愿景之是个闲散宗室,两人便可以真正抛开一切。正好苏锦华那里买卖越做越大,且如今大夏四民之分并不那么严格,林忆又好歹过了童生试,有了秀才的功名,在大夏士子中也有一席之地了。林海便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