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3/4 页)
七的话,也不管自己年纪大了多少,忙道:“说什么赔偿?今日之事全是小儿顽劣,还望这位小兄弟海涵才是。”
正还要说上几句,楼下又一阵嘈杂,却是甄应嘉一早得了七爷和林少爷到了金陵的消息,到了别院扑了空,又听了赶回来报信的人话,紧赶慢赶的总算赶到。他上了楼进了雅间,见徒七和林忆都完好无损的样子,方才长舒一口气。因有薛劭在场,他也不好行大礼,只拱手躬身而已,倒是徒七见甄应嘉来了,终究是父亲曾经的伴读,也不愿生受他的礼,便站起来避让。
薛劭和甄应嘉是老相识,薛家落难时甄家必不相助,不过繁盛时到也算朋友,且无论从哪里论,薛家都比不得甄家,便急急上来见礼。甄应嘉转过身向薛劭含含混混地介绍道:“薛爷,这位是七爷,这一位是天章阁大学士领两淮巡盐御史林如海林大人家的小公子。”
薛劭也是消息灵通之辈,他是知道景德帝的七皇子从小被送出宫居住的,这时听了甄应嘉的话,哪里不知七皇子所居的大臣之家就是林海的府上?又听了小一些的孩子乃是林大人的小公子,想到自己前日还嘱托夫人千万带着自家女儿去甄家拜会回府探亲的甄姑娘,更要瞅着机会见见林姑娘,脸色更是不好。
薛家少爷在金陵城里被人教训的事情,虽则徒七和林忆的行径比之薛蟠也无甚分别,可薛蟠以往劣迹不少,于是两个垂髫小儿如何勇斗恶少的故事很快便传遍全城。林忆那里听了传言笑的打跌,徒七却很是不高兴。他自从过了十三岁生日,便一直恳请徒景之给自己加冠,这样也好堂堂正正地出门交游,可徒景之总也不松口,他便只好跟林忆一样待遇,只能窝在林府,偶尔跟着老师们出门去。这回到金陵,见了薛蟠比自己小都戴了冠,着实受刺激,连带着自己的“英雄事迹”都不愿意听了。
那日既有甄应嘉及时过来,便什么事情都没有,徒七终究不能拿自己的身份压人,薛劭知道了徒七是哪个自然更不敢计较,还要拜谢徒七对儿子手下留情的天恩深重。
待薛劭走后,徒七不管甄应嘉苦劝,依旧带着林忆去别院歇下,此后两人周游金陵便是。薛劭那里,回了家不顾夫人阻拦,动用了家法,狠狠将薛蟠教训了一顿,薛蟠甚少被老爹如此对待,一开始还顶了几句嘴,薛劭心中郁郁,一时竟被儿子气得吐了血,薛蟠见老爹不好,立时老实听训。他如今不过十岁,平日里仗着母亲溺爱和自家财势,在金陵城里横着走,这一日遇上了更狠的角色,又见老爹吐血,着实受了教训,至少在徒七和林忆游历金陵的日子里,不再出门惹祸,日日呆在家里混玩罢了。
薛劭的夫人带着女儿本来要去拜会甄老太太,可甄老太太发了话,道是孙女回来家中忙乱,竟没空见客,竟至悻悻而回。薛劭见自家一边是儿子惹祸惹到了七爷和林公子头上,一边是夫人和女儿连甄姑娘、林姑娘的面儿都没见着就回了家,更是深感挫败。
==========================
作者有话要说:唉……石头啊,小软糖啊,也不知你们看不看这文了……石头啊,没有长评木有关系的,你冒个泡也好啊……
88第 88 章
第八十八章清风明月休辜负
料理了朱轼的丧事;林海分赴通州、泰州、海州等盐政分司;又在几处大的盐场逗留了不少时日。此前他在扬州;与各个大盐商有了些交情;这回下来巡查,又现场见到了盐场情形;从出盐的世家到贩盐的商贾;一一交流探访;直到腊月方才结束了这趟巡视,返回扬州。
在巡视之时;林海多是以官对官,可私下里;也多有微服之时。这一趟出行,不单奠定了叶澄观的地位;一众上下官吏都知道了叶先生可以代表林大人,也让不少人看到了林大人和徒老爷的出双入对。扬州城里也就罢了,无论是甄应嘉知道徒老爷是谁,还是郑公人老成精知道林大人和徒老爷乃是长久相伴之意,他们两人没有动作,自然下边的许多人也就安静些。待出行巡视,颇有些地方上的盐商得了些漫天消息,心想林大人既然也是此道中人,不妨从此处入手讨好也是一法。
于是林海初到通州之日,有通州知州带着当地一班官绅,又有通州盐运使司的运同、运副和运判等带着盐务一班官僚一同迎接林大人,当晚便由当地盐商胡家起头,请了父母官江大人和盐务上的运同杨大人主陪,大家换了便服,在双清阁上为林大人设宴款待。林海也知这些俗务不好一概推却,正好徒景之心情好,非要跟着一起去,便带着徒老爷和叶澄观一同赴宴。到了双清阁,通州知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