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第3/4 页)
院总裁,望老臣仍能尽心云云。又有一道诏书,道是原兰台寺大夫林海,自来公忠体国,先是因病辞官,如今既然病愈,仍可为国出力,现加封从二品天章阁大学士领两淮巡盐御史,如今天气寒冷运河不通,可待阳春之时上任云云。
又兼徒景之想起之前南巡时视察盐政衙门,那盐政衙门从前朝就有,一直沿用至今,历任盐政官员多是沽名钓誉之辈,便是自家宅院修的美轮美奂,盐政衙门却宁可让它摆出一副破败的样子来给那些盐商看。想着如海岂能在那样的地方办公?便逼着徒行之去想法子。
徒行之也知林大人此番上任,府上第一清客徒老爷也会跟着过去,那盐政衙门地方逼仄,建筑老旧,这两人总不能受这种委屈,不由得想到自己监修翰林院的往事。于是过了些时日,景仁帝又下旨,道盐政衙门年久失修,便要推倒重建,至于临时办公之地,我朝例行节约,太上皇特许将扬州行宫辟出一部,作为盐政衙门,如此既可俭省民力,又不至于使行宫空置,白费公帑云云,将那尊师之意做到极点,颇得了些士林间的颂圣之语不提。
==========================
作者有话要说:哇哈哈,终于让林海当上巡盐御史啦!终于可以写扬州的故事了!以后就是小一辈的天下了!
感谢大叔的手榴弹!
乃们不留言的,要是还看这书,请看看收藏夹里还有没有这书,今天晋江抽风,掉了好多收藏,虽然后来编辑说回来了,可还是请大家再收藏一次吧…………(墙角画圈ing)
80第 80 章(修)
第八十章锦帆到扬州
景仁元年,黛玉的三岁生日过了不久;贾敏和方管事都向林海请示;道是已经收拾出了头绪;于是林海向景仁帝上了封折子,随即秉承上意举家前往扬州赴任。林家这回算是举家南迁,林海自己是想着帮着这父子两个再辛苦几年,等行之培养出了自己的亲信接替了,就可以在扬州终老。不过徒景之即使“太上皇于大明宫静养,一概不许纷扰”;可也不可能永不回京,于是不光西内大明宫还要留有人手做出个因病休养的样子来;就是林家京里的宅子也不能完全一封了之。
出发前几日;林海的书房里已经空了一大半;徒行之跑过来道正好我时常过来看看,也算给林叔看门了。徒景之见徒行之那副“你们走了这里就是我的天下”的嘴脸,冷哼了几声,只道你老实看好门吧,别把那些不三不四的都领了来!
如今大夏河运与海运皆是便利,虽是海上更加快些,但海上风浪大,多是些商家行走,此番南下,林海想着自己又不着急,扬州究竟不是海港,便仍然走运河。从京郊码头上船,沿着修整后的大运河,竟可不必再像以前那样换几次大小船只而直达扬州。
嘱咐完了徒行之,高有道带着高青青和小良子来给徒景之磕头告别。高有道是太上皇身边得用的第一人,即使太上皇可以躲着不见人,他却不能不出现在京城里。于是此番徒景之南下,高有道便无法随侍在侧。高有道和徒景之从小相伴,虽是君臣主仆之分,但多年的情分不浅,不光高有道哭了半晌,徒景之也有些伤感,只道:“别哭了,你那老脸哭起来更是难看。我又不是不回来,你好好在西内待着,过些时日找个由头把你弄到扬州就是。”
高有道抽泣着磕了个头,站起来指着跪在身后的高青青和小良子,道:“这两个原本是派到华棠院的,后来因着回避贾夫人把他们调到了西内,就一直跟在奴婢身边。老爷身边总要有几个知根知底的贴身侍奉才好,奴婢斗胆,请老爷带上他们两个。”
徒景之乃是以林府门客的身份跟着林大人南下的,本不欲带上内监,可又想着从人虽众,贴身琐事上自己总不愿让别的男人近身,更不能让那些丫鬟婆子什么的凑上来,便将高青青和小良子留了下来。只是高青青也就罢了,还算是个名字,小良子却实在不妥,便问:“你可有姓氏?”盖因许多小时入宫的小太监,家里多是实在活不下去才净的身,多有不愿保留本来姓名的,因此徒景之有此一问,本是随口一声,好让高有道给他个恩典。
没想到小良子瞬时红了眼,他看了高有道一眼,高有道只推了一下,他对徒景之重重磕了个头,道:“奴婢本来姓秦,叫秦良,是吴贵太妃说这个姓不吉利,才给改的名字。”徒景之听了姓氏,方知当初为何让高有道清理乾清宫里的各个钉子时放过了面前这个。
高有道本来站在一旁,这时复又跪下道:“老爷,小良子和静敏皇贵妃确是沾亲带故,只是枝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