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 页)
益……”
贾代善脸色一变,忽的坐起来,冷笑道:“果然无知妇人!”
史夫人忙给他披衣顺气,道:“老爷莫急,我若说错了什么,还得老爷分解啊。”
贾代善看夫人对自己殷勤的样子,那气也散了,心想自己这副身子骨只怕熬不了几年,若自己去了,夫人若还看不明白,只怕会给家族惹祸。便耐下心来,道:“你说说看,我为什么拘着政儿,不让他科举?”
史夫人一直也想不明白,看东府贾敬从秀才到举人,如今又要下场去考进士,轻松得很,自家大儿子没用,但二儿子却读书读得挺好,却是老爷一直不让贾政下场一试。她眼见贾代善起了火,终究不敢太过挑拨,只道:“我哪里知道这个?况这个和敏儿的婚事又有什么关系?”
贾代善道:“我们贾家一门两公,从太祖时候算起,如今怕是有上千的人口了。你看着公侯之家安享尊荣便罢,若是要入朝做事的,哪个不是靠的真才实干,又有哪个是纯凭祖荫?史煦和史鼎都是好的不假,可难道圣上给史鼎赐爵是因为他姓史么?还不是因为他治河有功!你再看当日的四王八公,如今还有几个能在朝堂上说得上话的?还不是圣上对这些世家心存忌惮,我们家原本兄长就是京营节度使,在武职里虽不顶尖,却是最得圣心的,若我再让政儿下场,倘若得中,你说圣上是封他个什么官儿才算合适?你看着东府敬哥儿一路科举顺遂,且待今科春闱过后他能得个什么官儿吧。已经是武勋之家,却又把手伸到文官之道里,任谁在上边都不能忍的……”
他本就身子弱,又看史夫人仍旧懵懂的样子,也知自己平日过于隐忍,没有好好开导,才让夫人的心思不好转圜。他说了这许多也有些累了,便就着史夫人的手喝了几口水,才道:“敏儿若嫁入史家,不过是锦上添花,若是嫁给新科进士,才是真正助益,将来……将来兴许便是雪中送炭也不一定。”
史夫人侯府出身,嫁入公府多年,身遭从未有人与她说自家娘家和夫家可能有势败的事情,她见贾代善说得郑重,终究关心夫君的心胜过了贾史两家联姻使两家更盛的幻想,只道:“老爷说的自然有理,我一个妇道人家终归目光短浅。”
贾代善明知自家夫人是安慰自己,也无法可想,只得日后慢慢分说罢了。
==================================
作者有话要说:不出意外的话,今晚还会更一章~~~
话说,都木有人理那个虐梗么?我写的果然是冷文…………(画圈ing)
43第 43 章
第四十三章小王子
景德二十五年的大年之夜,是林海自来大夏之后第一次独自度过。前世他平常独来独往惯了;遇上过年或是在学校或是在导师家;工作后也曾在单位值守;但周围都是自己人,加上工作投入;其实到不怎么孤单,今生他一直身边有人关爱,因此这一个大年夜便过得十分难受。
虽则贾敬是个冷情的人,但毕竟大年下的,他身为宁府长房,诸多杂务再怎么也推脱不掉的;他一边羡慕林海可以独身过年,一边让林海自便,转回头去料理那些宗族事务。宁荣二府的年过得热热闹闹,也端的是富贵荣华,可这种种自与林海无干。
然而徒景之也没办法来陪林海,他这时政务上虽然不忙,他身为皇帝,礼法上的种种规矩更是无法推脱,虽然明知林海独自一人过年,却也只能在宫墙里暗自喟叹。
贾敬自读书便搬出内院,所住之地另开小门,出入并不用经过宁府大门口,林海所居,便在贾敬所住院落的西跨院。大年之夜,林海推拒了贾敬并不十分热络的邀请,一个人挑灯独坐。他先是按俗例给身边服侍的丫鬟小厮散了些赏钱,又让紫苏和金立分别将银钱和包了碎银的金银锞子拿去赏给这些日子也算服侍自己的贾敬院子的男男女女。他平日对这些下人并不亲近,打赏上却绝不吝啬,到得了宁府上下的青眼,如今年节时分,林公子客居的还如此大方,更让贾府下仆交口称道。便有那有眼色的问询林公子又无各色要求,他们必然办的妥妥的。
林海本不愿让贾敬的下人做些什么,但如今大年夜里他也实在无心读书,便让人预备些香烛祭品,要拜天求问。
林海先遥拜父亲身体安康,又拜祭过泉下的母亲,又拜求老天善待朱轼。待站起身,又想了想,复命要收走香烛祭品的红菱和紫苏先不要动,他又跪下,这次没有将心中所求说出来,不知到底求了些什么,才让两女收拾了去。红菱是连翘调/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