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第1/4 页)
麦克风递了过去,那人确认麦克风已经打开后,继续说:“既然柏木卓也去世时,没有发现任何谋杀、事故等刑事案件性质的因素,那断定为自杀的根据又是什么呢?”
名古屋警官一如既往地望着空中,课长则看也不看礼子,直接凑到麦克风跟前。
“是在排除其他因素之后,得出自杀这个结论的。”
“没有遗书,对吧?”
“没有。”
“死因呢?真的是从屋顶上坠落摔死的吗?”
“是摔死的。没有发现可疑之处。”
“柏木的父母如何看待他的死呢?你们问过他们,是吧?”
这个问题果然来了。
课长平静地回答:“因为柏木一直显露出心事重重的模样,他的父母曾经担心他可能会自杀。”
会场里喧闹起来。
提问的男子一点也没有放松:“那么,可以认为父母的这句证言成了决定性证据,是吧?”
“并不只是依据这一点作出的结论。”
“但这确实是作出自杀这一结论的重要依据吧?
礼子屏住呼吸。
“是的。”课长回答。
“父母的担心有什么具体的根据吗?譬如,柏木是否曾经自杀未遂?他以前是否说过要自杀?”
这次,课长的脸转向了礼子。礼子凑到麦克风跟前。尽管在会议开始时已经作了自我介绍,她还是再次表明了自己的身份,才平静地回答:“没有这样的情况。”
“也没有留下遗书?”
“是的。”
“找过吗,遗书?”
“在得到他父母的允许后,在他父母在场的情况下,我们搜查了柏木的房间。”
“什么也没有找到?”
“是的。”
“他还是个初中生,会像模像样地写遗书吗?”靠边的座位处冒出另一个男人的声音,提问的男子看了一下那里,那人就沉默了。
“我已经明白当时的情况了。下面想问一下收到那封举报信后的情况。城东警察署有没有在研究过举报信的内容后,对被点名的三个学生展开过调查?”
课长想回答,却被礼子抢了先:“没有。”
如果将刚才的喧闹比作炸弹造成的冲击波,那这一次,会场里就像刮起了一阵飓风。
提问的男子重新握紧手中的麦克风:“为什么?是出于什么理由没有调查他们?”
“因为举报信的内容很可疑。”
“可疑?”
“是的。”
“询问一下情况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他们本来就是出了名的坏学生,何况那封举报信也写得很具体,说他们将柏木从屋顶上推下去后,笑着逃跑了。不像是无中生有的捏造。”
很多家长都在点头附和,又形成了一阵波浪。
深吸一口气,用眼睛的余光稳住课长后,礼子说:“我认为,因为写得具体就判断其具有真实性,是非常危险的。”
“这只是你的想法吧?”
“柏木是在去年圣诞夜的深夜去世的。根据正式的验尸报告,死亡时间推断为凌晨零点到两点之间。圣诞夜跟平时不一样,学校周边的住宅里,有很多居民睡得很晚。当时,我们做过仔细的寻访调查。在柏木去世的时间段,即十一点到两点的这段时间里,没有得到诸如听到奇怪的声响、看到校园里有人影、有人进出学校之类的证言。”
“举报人不一定居住在附近吧?”
为了盖过喧闹声,礼子拔高了声调:“这是自然。然而,请您从实际出发想一想。如果举报人的证言是真实的,那么,这个人当时应该身在何处?他在举报信上写道:凶手将柏木推了下去,笑着跑掉了。能够看清这一切的场所应该在哪里?”
刹那间,会场安静了下来。礼子扫视了一圈家长们的脸。
“现场,或者离现场非常近的地方。就在这所学校的屋顶上。这可能吗?目击者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爬到屋顶上去的?不可能是正好路过时看到的吧?”
寂静的会场里,家长们开始窃窃私语。低声交谈,互相提问,还有自言自语。提问的男子注视着礼子,一声不吭。
“只要从现实出发去思考,就会觉得举报信的内容相当可疑。更何况,如果真的目击到如此具有冲击性的事件,那举报的时间也太晚了。”
“或许是因为害怕。”提问的男子说,他的声音变小了,“也许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