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页)
只垂着的手臂。整张卡片给人一种极端恐怖和压抑感。焦黑的手臂、鲜红的火苗,还有凝固的火焰……叠加在一起,凝固成了永恒的控诉。
卡片的制作者是位以色列女艺术家,墙壁上面是她手工织成的挂毯。她说,她愿意用一个犹太人的眼光,用艺术的笔触,去描写和感悟那不堪回首的往事。
匆匆离开纪念馆,站在阳光下,冰冷的压抑感被骄阳缓缓融化。我曾经去过巴黎的拉雪兹公墓,在里面有一个纪念犹太人大屠杀的纪念碑群。比起来,那飘扬在蓝天白云下的纪念碑群,仿佛能从青铜雕像里听到当年不屈的呐喊。在这间纪念馆里,听到的却是无声的悲怆。
从纪念馆离开之前,我看到了刻在柱子上的一行文字:
什么是种族灭绝?
以完全或部分地消灭一个国家的、种族的、人种的或宗教的人群所犯下的以下一个或多个罪行:
杀死这个人群的成员;
严重摧残这个人群的成员的身心健康;
以完全或部分消灭这个人群为目的,蓄意对这个人群强加的生活环境;
强制的禁止生育;
强制让另一个人群来抚养这个人群的儿童。
——联合国第260号决议《防止和惩罚种族灭绝罪行的决议》,1948年12月9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焚尸炉里伸出的手
国内的售货员常能从衣着上看出所贩卖的物品。卖食物的爱穿白大褂,以表示干净卫生。卖证券的要穿套装,让人觉得专业。卖烤白薯的,则多半蓬头垢面满面尘灰,好似刚刚从地里把白薯刨出来。
不过要想看出巴拿马的售货员卖什么,实在困难。
若论原因,因为售货员们的服装实在另类。
“和平号”离开美国佛罗里达,航行在大西洋上。不日接到通知:如果没意外,明早8点抵达巴拿马。
巴拿马闻名已久,而且美元通用。此前在很多国家,美元也只是“民间货币”。官方场所不比小贩,还是只接受本国货币。巴拿马则是美元的天下,政府除了出过分币以外,1美元以上的货币流通,干脆全用美元。
用外国货币,本质就是把自己国家的金融安危,绑在外国的基础上。开始我很为这种经济政策诧异,不过后来也想开了,美国毕竟是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在它势力范围圈内讨生活不容易。巴拿马连总统都被美国人抓过,更何况一个区区货币金融体系呢?
或许这就是太靠近强盛之地的危险。以前曾听人呼吁:中国应该停止兴建大城市。理由是,大城市会像水蛭一样,把周围城市的活力都吸干。
如果把城市的概念扩大成势力圈的话,就不难理解中南美目前的现状了。与美国这样专业出口文化、概念和各种新奇想法的大国为伴,经济上的笼罩和文化上的冲击都无可避免。好莱坞和军靴,大棒政策与金元外交,在加勒比地区兑出一股特殊的味道。细想巴拿马也的确惨:1903年罗斯福出动海军支持巴拿马政变,二战结束后又被美国人用美元洗礼一番。
这个美国的近邻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热,其次就是闷。码头残破,建筑风格像80年代的中国乡镇:水泥柱子刷油漆墙裙。码头附近是所谓的“安全区”,这个区域可以保证基本安全,有咖啡馆和商店。我转了几家,东西很贵,并无特色,只是些电池胶卷之类的东西。忽然想起小唐的劝告,眼睛一亮,向前走去。
中午吃饭时小唐嘿嘿地乐,据说是因为看到好看的东西了。问他具体看到什么也不说,只是说:安全区尽头的摊子不错,东西便宜,售货员还都是美女。
走过去一看吓一跳:几人正在地摊后面吹电扇,原来是当地的土著人在卖货。不像安全区的其他商店有正经门脸,而是在地上铺张草席因地制宜摆下摊子。摊子上的东西五花八门玲琅满目,小手工艺品以动物造型居多,尤其是蛇和青蛙非常常见,而牛马之类的大牲畜一概没有。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里太热了,大牲畜都难以生存?
摆摊的土著人皮肤黝黑,额头较小,嘴唇向前撅着,无论男女都裸露着上身,皮肤显露出用特殊颜料勾画的刺青。可能是因为平时活动不多,身材普遍显得臃肿。男子们围着类似非洲土著猎手那样的兜裆布,女人穿着飘逸的大裙子,上身赤裸。刺青显出狰狞之色,有几分震慑感。
有游客看着好奇,凑过去照相。他们很不情愿地冷着脸把顾客赶跑,要不就是在照相前先谈好价钱:1美元1张。哪怕是付钱,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