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4 页)
是亲戚,又有自己与弟弟这层关系在,要将两府分开来说的话,到底不太容易,是以早就备好了礼。
而贾敏去世之后,这些家里的俗物林如海是接手过来,顺便教导了林黛玉。再加上林如海对荣国府的不甚在意,所以便是决定让林黛玉来准备礼物便可,虽然也有去看一看林黛玉备下的礼物是好是不好,但也不过是为了让她不至于因为备礼不当而闹了大笑话。
林黛玉倒是有心循着旧例的,可是这一回只是前去拜访,又不年不节的,便比年节时薄了三分。
而林如海看了礼品单子之后,又是挥笔减了两分,笑着说道:“我们林家与贾家到底是远了些的。当初你祖母去世之后,你母亲一心为了你外祖母,便把礼单比你祖母在世之时加重了三分,这样一来,倒让我们林家的亲戚的面上不太好看。只是逝者已矣,为父也不好说些什么了,只是一样,倒是该把这例子给改回来,你说是吧?”
林黛玉心知肚明,点了点头。
第二日,林如海带着林黛玉、林红玉和林青玉以及不过一岁的林泠坐上了马车,一路行来去了荣国府。
马车的窗口系着纱布,隐隐约约的可以看到外面。
林黛玉前世从扬州进京城时,抛舟登岸上了轿,也曾见过这处的街景,那时便觉得京城到底是天子脚下,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只是自进了荣国府之后,竟是少有出府的时候,也不像在扬州时,与众位官家千金摆个赏花宴,吃个生辰酒,却是总拘在这荣国府中,倒真真成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了。
只是大家闺秀也该有交际的时候啊。
偏偏贾家的女儿却连交际也举,顶多是接些亲戚家的女儿过来玩耍,很是奇怪。贾家的外祖母更是只把几位姐妹带在身边,说说笑笑的,却连一个大家女儿该学的管家都不教导的,实在不像是大家气象。
林黛玉由看街景想到了前世好些让她觉得奇怪的地方,偏生也不能吐露半分,真真是让人懊恼。只是她本来就是爱存心事的,倒还好些。
现如今,林黛玉身边父亲仍在,看着也是好好的,虽然母亲仍是去世了,但父亲看着,却不像是前世那般体弱,想必也不会像前世那般活不长的,而且又有了两个活泼可爱的妹妹,以及将来可以顶门立户的弟弟,心中也有着说不出的欢喜。
因此,林黛玉很快就抛下了因为前世而引起的种种愁思,与因为看到外头风景而高兴的说笑的两个妹妹一起玩闹了起来。
林如海看着,倒是觉得欢喜的。
因为贾敏的去世,林黛玉少有带着欢颜的时候,果然,带她出来走走是好的。
林府在内城,荣国府也在内城,因此隔着倒也不远,只是林如海想着汉女到底跟满女不一样,一生能出门逛逛街市都就算是违礼了的,便想着若能让她们透着马车的窗户看一看外头,也是好的。
因此,倒是绕了一大圈,行了半日才到了灯宁荣街。
这宁荣街原先并不叫宁荣街,只是因为荣国府和宁国府的关系,才被人称为宁荣街,而百年过去了,宁荣街原先叫什么名字,却是不可考了。
而荣国府和宁国府最初的主子却是两兄弟,为开国的皇帝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才被分别封为了荣国公和宁国公。只是宁国公为长兄,而荣国公则是幼弟。
到了宁荣街,最先看到的是宁国府,而往西行不多远,就见与宁国府同样是大间大门的荣国府了。
因为林如海是朝庭命官,又是荣国府正经的亲戚,因此是大开了正门迎接。
各家有各家的规矩,林如海下了马车,就带着儿女们各自上了马车,只有林泠太小,因此是被其奶娘抱着坐马车的。
外门的轿夫抬起了软轿走了一段路,复又放下,又是换了几名不过十七八岁的小厮抬轿,再到内门时,方才停了下来。
如此,便是到了内院了。
一时又有婆子上来打起轿帘,要扶林如海下轿。
林如海又不是轿弱的女子,哪里耐烦别人来扶,挥开那婆子的手,自个儿就下了轿子。
可等他下了轿子,又觉得不对。身后儿女们的轿子还跟着,现在也是纷纷的下了轿子,可见能让女子下轿的地方,定然是内院,怎么这轿子竟是把他一起送进内院来了?
林如海皱紧了眉头,打量了周围,正想开口到外头去见贾政,却见不远处垂花门处跑出来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到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了上来,说道:“刚才老太太还念着呢,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