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页)
孩子学习好,一好百好;学习不好,什么爱好都是不务正业。
巴菲特认为,比尔?盖茨卖热狗也会成为世界热狗大王。真是这样,特长让孩子体验成功、感受自信,最后全方位也会跟着优秀起来。如果不让这个男孩去发展跳舞特长,他可能一直是个“差生”。家庭剑拔弩张,孩子也找不到感觉。给他自由,让他跳舞,孩子找回了自信,成绩也迅速上来了。
1972年,新加坡旅游局给总理李光耀的一份报告上说:“新加坡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中国有长城,不像日本有富士山,不像夏威夷有十几米高的海浪;我们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一点名胜古迹都没有。要发展旅游事业,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李光耀批示:“你想让上帝给我们多少东西?有阳光就够了!”
后来,新加坡利用灿烂的阳光,种花植草,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上著名的花园城市、旅游胜地。
上天不会给你太多的特长,只要一点点就足够了:上天给杭州一个西湖,杭州成了人间天堂;给海南一个三亚,海南成了海角胜地;给曲阜一个孔子,曲阜成了圣城;给赵普半部《论语》,赵普治平了天下;给了司马迁一次磨难,成就了《史记》的史家绝唱;给了李广一把弓,练就了千古“飞将军”;把一个苹果砸到牛顿的头上,牛顿运动定律横空出世;给了迪斯尼一只老鼠,动画帝国平地而起;给了卡罗琳一个小巫师哈里?波特,卡罗琳的资产就超过了英国女王……
“特长≈最爱”之辩证法(1)
1。喜欢是第一步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在沂水县城一中,每个月工资不到一百元,生活清贫。有一年,我们几个老师合编了一本书,卖得还挺火,一次挣了一万多。不久,我上济南开会,第一次看到钢琴,一弹,“叮叮咚咚”,声音还挺清脆。当时女儿刚出生,我怀着一种模模糊糊的期望,就交了钱。钢琴送到家的时候,死沉死沉的,我只好招呼一群老师跟我去抬。
大伙儿都议论纷纷:“啥东西啊,这么稀罕?”
打开一看,钢琴。在那个年代,那个小地方,花一万块买那样一个大家伙,我可是出尽了风头!
我当时的愿望也很朴实,怎么也得让自己的孩子接触点高档的东西。实际上,女儿学得很不愉快,成天都要我们逼着她练习。
有时候,她一边弹就一边哭,抽抽巴巴地:“这是为什么?学钢琴的目的是为了考级,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排名,这到底是为什么?”那种痛苦的呼喊,我一看,一想:算了,别逼她了,顺其自然吧!
钢琴梦就这样搁浅了。
孩子上初一以后,我发现她的乐感还行,虚荣心又开始作祟了。咱们当年没考上名牌大学,我的孩子要再不能上一个名牌大学,那真是遗憾。人们常说,笨鸟有三种飞法。一种是先飞,一种是后飞,还有一种是不飞,然后从容不迫地下个蛋,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愿望,都交付给这个蛋。做父母的就是这种心理,自己完不成的任务,未酬之志,光想在自己孩子身上实现。
以女儿当时的学习水平,肯定考不上北大,必须另辟蹊径。于是,我开始为孩子选乐器。为此,我真动了脑子,在清华、北大四处找人咨询。经过多方考证,几次修整,最后选中了中阮。乐器选好了,又怕孩子不学。得吸取钢琴的教训,万一孩子犯拧,中阮也不学咋办?
有一天,吃了晚饭,父女俩出去散步。
我开讲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一朵奇葩,那就是民乐。知道么?”
女儿莫名其妙地点点头。
我继续说:“你看你长得漂漂亮亮的,将来穿着一身民族服装,站在国际舞台上———一曲民乐蓬勃而出,技惊四座,眼光都朝着你来了。那感觉……真是……哎呀……”
女儿被我描述的美景打动了,兴致勃勃地说:“老爸,有意思。要不,您给我选一种乐器?”
我说:“听说全国学中阮的人很少,那个特好。”
“要不,您给我买把琴,咱练练试试?”
其实我早给买好了。这一回,真没想到,一个对钢琴根本不感兴趣的孩子,竟然如此钟爱中阮。我那天描绘的美景,深深地缠绕着女儿。孩子把中阮完全当成一个爱好,而不只是特长,一天不弹都觉得难受。我陪她回老家,她背着琴;参加夏令营,她也背着琴。车站机场,人来人往,一眼就能看见她一个小女孩背着一把大琴,真是一处风景。看女儿那股子执著的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