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4 页)
。但涉及“竞争”,往往伴随着形形色色不光明的现象、以及各种各样不能摆到桌面的丑恶和卑劣。
这算是国民劣根性的表现吗?改革当然需要竞争。但良性的竞争催人奋进,激发聪明才智的奔涌。而恶性的竞争,只能败坏世道人心,摧毁人们珍视的美好理念和事物。竞争而不能进入良性轨道,就不会有公平可言。
依靠非理性的、恶性的“竞争”而创造的“繁荣”,其结果只会是“经济繁荣,社会倒退”,这是我们必须严重注意的事情。
毛泽东早就说过,吏治的腐败总是与王朝的兴衰联系在一起的,要跳出王朝兴亡的“周期率”,共产党人找到的方法就是民主。而在今天看来,要跳出权力的腐败、用人的腐败,最有效的方法也只能是民主。
当前,我们所处的社会正处于变革期、转型期,形形色色的诱惑无处不在。在这种环境下,作为领导干部,要想做到“不为名利失心、不为权欲熏心、不为排场傲心”,就必须有一种力排一切干扰的定力,有一种不为外物所动的境界。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说,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如果说做人是当领导的基础,那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则是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的导向和基础。
做一名自觉“民主监督”的干部,必须处理好如下三种关系:
一是工作与生活的关系。现在有些同志关心生活胜过关心工作,过分在意票子、车子、房子,有的追求物质享受胜过自己所做的工作,热衷于吃喝玩乐,有的甚至被“升官发财”、“封妻荫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腐朽思想迷住了心窍。这些都是危险信号,很多领导干部腐化堕落的过程都是从贪图享乐、私欲膨胀开始的。所以,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正确区分工作与生活之间的界限,切不可相互混淆,甚至是相互渗透。要管住自己的脑,不该想的不要想;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要吃;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要拿;管住自己的脚,不该去的地方不要去,努力做廉洁自律的表率。
二是感情与原则的关系。中华民族历来重情重义,有着深厚的道德底蕴。领导干部也是人,也有人之常情,对亲戚、朋友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可以给予必要的帮助,但要是非分明,不能只讲亲情、友情,而忘了原则、法纪。有些干部就是在这个问题上把握不住自己,对配偶、子女、亲友和身边工作人员提出的不合理要求,碍于情面,明知不对,也不拒绝,甚至放任庇护,最后为亲情所害。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是在处理感情与原则的关系时,必须把握好一个“度”。古人讲“器满则倾,月满则亏”,就是这个道理。“度”怎样把握,在于你对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程度,在于你对工作和生活的体验和悟性,正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于心”。相声大师侯宝林的座右铭对“度”这个概念做出了贴切的注解:“恰到好处,留有余地;宁可不够,不可过头。”作为领导干部,“度”把握得好不好,对你的形象甚至于前途至关重要,也许一念之差,就会让你跌入百丈深渊。白克明书记曾经讲过,共产党人要有原则和纪律这两把“快刀”,坚持原则,复杂矛盾就会迎刃而解。原则是做人做事最基本的规矩,任何人和事都不能凌驾于原则之上。用人情代替原则,或是用权术改变原则,势必会酿成大错。
三是权力与责任的关系。权力与责任是对等的,执政是权力,为民就是责任。权力越大,职务越高,肩负的责任就越重,应尽的义务就越多。如果把权力当做谋私的工具,那就背离了权力的责任,损害了权力的尊严,最终会受到人民的谴责,甚至身败名裂。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各种诱惑,领导干部只有常想着党的宗旨和人民的需要,始终对党和人民负责,时刻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危机感,才能正确处理好权与责的关系,真正把握好自己。要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绝不能把权力单纯看成是个人努力的结果,甚至看成私有财产,否则就会背离权力的人民性。清醒六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BOOK。
第60节:清醒六 不学点硬功夫,在哪里都吃不开(1)
——不学点硬功夫,在哪里都吃不开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早在1983年就大胆预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创造和分配信息为基础的经济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因特网的横空出世和飞速壮大,今天,信息社会真的就在眼前,而信息社会带来的变化是深远和巨大的,很多因素决定了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