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美国的核武路(第1/2 页)
“加上本部伤亡,阵亡人数不下于700万,受伤者人次不下于1600万,填线部队占比也是百分之40左右,本土部队占比同样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20左右。”埃夫利克·曼弗瑅有些沉重的说道。
“主要伤亡就是在前两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本土部队伤亡首次突破50万大关。”
“而后就是德国向我国宣战以来的这10个月,造成我军巨大的伤亡。”
“如果当初我们没有主动撤退,那么我们或许如今已经被德国强大的实力,逼迫着撤入非洲了。”埃夫利克·曼弗瑅有些艳羡的说道。
没有一个将军可以拒绝率领德国军队的吸引力,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完美的士兵。
受教育程度高,单兵素质强,并且心中有信仰。
种种因素,组成了这支在同等条件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钢铁雄师。
“如果再加上平民的伤亡呢?”阿雷·斯特低垂着眼帘,让人看不清他的情绪。
“德军的各种轰炸,和在南巴尔干地区的各种活动,累计造成平民伤亡360余万。”埃夫利克·曼弗瑅恭敬道。
“你先下去吧。”阿雷·斯特淡淡的说道。
“是,陛下,臣下告退。”埃夫利克·曼弗瑅看不清阿雷·斯特陛下的情绪,但是有些事还是……
于是埃夫利克·曼弗瑅恭敬的领命退出了书房。
阿雷·斯特也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心情,只知道好像有点……
在原先的历史上苏联阵亡3000万,就始终没有恢复过来,不过或许和大多数人想的不一样的是。
这3000万人中,只有三分之一的士兵,剩下的三分之二都是平民。
而现在奥斯曼的士兵伤亡也达到了700余万(黑人不做统计),战争结束之时,或许也将会达到1000万以上。
那么奥斯曼的人口还能恢复过来么?
这才是阿雷·斯特所担心的,毕竟损失的这些可都是青壮年啊!
阿雷·斯特不由得甩了甩头,想要将脑海中的那些担忧都扫荡出去。
美国,华盛顿。
“你是说奥斯曼已经成功研制出了那种武器?”富兰克林·罗斯福有些不相信的问道。
“是的,总统阁下。”科德尔·赫尔有些无奈的说道。
“据中情局从英国军情六处取得的绝密情报,奥斯曼方面,已经装备了核武器。”
“至于威力方面虽然无从知晓,但是据说奥斯曼在拥有核武器之后,面对德军丝毫不惧,还隐隐有一种藐视的感觉。”
“所以据中情局推测,核武器的破坏力必然是远超现在的所有类型和种类的武器的。”
在原来的历史上,是在1939年的时候,是以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为首的众多科学家一起联名,向富兰克林·罗斯福写了一封信。
在信中表示出了原子弹的巨大杀伤性,只需要几枚就可以消灭德国。
不过富兰克林·罗斯福虽然对这些科学家的说法,有些嗤之以鼻,好像听了一个笑话一样。
毕竟那时的美国,可谓是强大无比,如果说要让富兰克林·罗斯福同意举全国之力去研制这样一个只存在于理念的武器,那着实是属于有些本末倒置了,发展现有的武器不是更有性价比么?
但是富兰克林·罗斯福,最终还是被他的一名顾问兼好友——亚历山大·萨克斯给改变了想法,于是就向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回信,表示会立刻组建原子弹研究实验室,以及配套的专业团队。
于是在1942年6月份,一个名为“曼哈顿”的计划,横空出世。
最终于1945年7月,美国成功进行了核爆试验。
而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有三个人,分别是利奥·齐拉,尤里乌斯·奥本海默和莱斯利·格罗夫斯(全名:莱斯利·理查德·格罗夫斯)。
其中利奥·齐拉虽然名声不显,但是却是物理学界的“交际花”,和谁都有些许交情。
不但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交情深厚,和其他科学家,也都是相交莫逆。
有利奥·齐拉担任美国科学院的猎头,为美国拉拢了不少人才,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恩利克·费米。
还有就是美国的原子弹之父——尤利乌斯·奥本海默(全名:尤利乌斯·罗伯特·奥本海默),虽然他的成分有很大的问题(亲近共产党),而那时项目就要启动了,但是其余有这个威望的人,都无法抽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