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页)
“喂!喂!吴书记,吴书记,你怎么啦?”听筒里传来朱永林焦急的声音。
“噢!”吴永平回过神来,对朱永林说:“朱书记,立即对大桥倒塌事件有关责任人严密监控,直接涉案的人,立即批捕,以防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刚挂上手机,办公桌旁的保密内线电话却响了起来,这时候除了省委书记张明华,谁还会给他来电话?他抓起话筒,不料里面却传来省长常亮的声音:“小吴啊,我知道这个时候你一定还在办公室里,现在南水出了那几件事,够你头疼的了。”
吴永平在省委任秘书长时,和常亮除了工作上的接触外,并没有什么私交,按官场的关系解释说,他是张书记的人。张明华和常亮暗中不和是内部人都知道的,据说两个人为了南水市前任市委书记赵卫国的事,差点闹到上面去,到底为了什么事,除了当事人,并没有人知道。
不过有小道消息说,将赵卫国调离南水市后,到底按排哪个位置合适的问题,省里的几个主要领导着实头疼了一番,后来赵卫国成了人大主任,多半是中央的一位领导发了话。如今这小道消息多半确有其事。就拿他吴永平任南水市委书记来说吧,他自己都没有弄懂是怎么回事,小道消息就出来了。果然,小道消息成了事实。这么晚了,常亮打电话给他,莫非有什么事?他压低了声音:“常省长,有什么指示?”
常亮在电话里笑了一声:“指示倒没有,只是想问一问老赵的情况,他现在还好吧?”
吴永平愣了一愣,常亮这么晚打电话过来,难道就是单纯地问一直赵卫国的情况,既然是这样,为什么不直接打电话给赵卫国呢?他思忖了一下,回答说:“胡——主任他没事,他刚和我聊过市里的防汛工作,估计现在已经回宾馆了。”
他本想称赵卫国为赵书记,但一想到赵卫国已是人大主任了,再称赵书记似有不妥,遂改变了称呼。
常亮说:“老赵他身体不好,听说最近南水有一些与他有关的谣言,虽然只是一些谣言,人言可畏啊,依他的脾气,一定非要等到证明了自己的清白才罢休的,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劝他回省城吧,毕竟省人大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不能没有他呀!”
吴永平听了后又愣了一愣,常亮要赵卫国回省城,只消一个电话打给赵卫国就行了,为什么偏要拐弯抹角地要他去劝呢,他顿了顿,回答说:“常省长,你放心,我一定会劝胡主任回省城的。”
常亮听后说:“小吴啊,老赵要是出了什么事,你可有责任哟,不早了,你也该休息了,工作要做好,人也要休息嘛!”
说完,常亮便挂了电话。吴永平握着话筒,蓦然间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当他的目光扫过墙上那副字画时,顿觉一股油然而生的正气在胸腹间回荡。
依稀之间,他似乎感觉到了有什么对他极为不利的事情要发生了。事实上,眼下的局面对他是极为不利的。怎样才能摆脱现在的困境?他陷入沉思之中。如果南水市的*问题真的是这么严重,那么这些*势力早已结成一张严密的网,这张网中也许会有省里的人物甚至更高层的人物,如果这张网没有这些高层人物的话,那么这股*势力就绝不会有这么猖狂。他已触动了这张网,网上的人势必风狂地向他进行反扑。
南水丝绸厂的事件,接连的命案,已明显表示了这种风狂的反扑已经开始了。他为自己担忧,更为南水的明天担忧。
(四)丢出去的包袱又捡回来
孟楚庭和市里的几个人一大早就驱车到了南水丝绸厂,车子刚到厂门口,见现任厂长孙海泉带着一帮子人,早等候在这里了。
他下了车,孙海泉冲上前来,紧紧地握着他的手,像见了救星似的喊道:“哎呀,孟市长,你可救我们来了。”
孟楚庭有些冷漠地说:“我救不了你们,只有你们自己救自己。我们今天来,只是想看看你们,了解一下近期厂里的情况。”
自从曝出南水丝绸厂的*案后,原来那一套领导班子抓的抓,逃的逃,后经市委会议决定,为了稳定南水丝绸厂的局面,临时组织一套领导班子,维持着这偌大的烂摊子。
孟楚庭不再理会孙海泉,径直带头向厂里走去。进厂后碰到一些工人,有的喊声孟市长,有的则用漠然的眼光望着他,有的则看都不看他一眼,好像不认识他似的。他的心情有些悲哀。过去这个丝绸厂红火的时候,等候货物的车子在厂内排成一长溜,是何等的壮观啊。丝绸厂倾临倒闭的时候,是他孟楚庭和赵卫国两人决定,要尽力让这个大企业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