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页)
,加以跋涉艰劳,犯了老病,渴思兄弟,专人来请舜民回去相见,商量一切。来人并说起萧山一带出蛟发水,道途难行,起旱反倒更慢,归途最好仍走水路。舜民闻言,心才略放。多年手足,难得聚首,又在多事之秋,哪有不回之理?想起半瓢和赛韩康之言果然灵验,好生赞服,立向苇村辞别。
苇村知留不住,一面命人雇船明日起身,一面设宴送行,席间笑对舜民道:“那位韩先生真有妙处。适才他走后,老弟忙着回来,内人在他座下拾起一副风藤竹的手镯,还包有一张纸条,大意说镯代船价,贤夫妇回家,明年必有梦熊之占,并有归途之约,不可不赴等语。老弟初来,适才又未见他写字,他却事事前知,真可谓为神仙中人了。
他从来对人不修礼貌,药价不论多少,更是必须无缺,却对老弟台如此客气关切,缘分不浅呢。”舜民要过纸条,看了说道:“风尘之中颇有异人,我们不留心罢了。”于是又把富春江舟行所遇述了一遍。虞妻虽因此行匆匆只留三日,千金选妾又成虚愿,幸见半瓢之言已验,赛韩康又有仙人之名,所说当然不虚,但盼到时应验,自没话说,只嘱舜民,无论如何中途必赴苏翁之约,以免自误良机。舜民本是打算回家见过兄长再去赴约,继一想顺路的事,苇村、虞妻再三相劝。苇村与尧民更是同榜同官,至戚至好,听说告官回来,执意同舟前往一聚,并不以祸福牵连为念,又买了许多礼物,俱是杭垣名产明前茶叶、金腿、绸缎之类,送他弟兄二人和别的亲友,连买带包装,结束行李,直忙了大半夜。舜民见他古道热肠,亲交情重,不便深拦,只得任之。
次日上船,陈家好些人,俱送到江边方始回转。因添了苇村主仆三人,雇的是一只头号官船,为了求快,另加了一班纤夫,每晚均有酒肉犒劳,人人卖力;风头又顺,虽然船行上水,走得并不甚慢。日里三个主人前舱坐谈,窗明几净,茶香酒热,眼望大江雄阔,水碧山青,江水荡荡,自动起千万片毅纹,在晴光潋滟之中,平铺顺流而来,打得船头汩汩作响。时而片帆高稳,映日轻扬;时而纤夫争途,齐唱山歌,突臂俯身,首足相衔,盘转上下于山巅水涯、危崖瞪道之间。榜人一舵在手,时作微动,若不将意。
上流头更有货船轻舟、木排竹筏不时扬帆趁流而下。远望水天相接,帆影参差,不消一会,帆影渐大,急驶而至,仿佛快要撞上。两船上榜人口里一声招呼,手中舵微微一偏,船身略荡之间便交错过去,此东彼西,各奔去路,俄顷已在十多丈外,剩下一个白点,逐渐消沉。苇村盛道江行之乐不置。虞妻一心为夫置妾生子,那日看见江小妹,一想渔村茅舍中竟有这等绝色女人,心便动了一下;先后又听苏半瓢、赛韩康二人之言,益发留了点意,料定舜民纳妾,应在小妹身上;知舜民为人正直,已然周济过小妹,决不肯乘人之危,又愁他心急见兄,不肯赴约,苇村至戚,无话不说,同行正合心意,乘着舜民离开,重托了两次。苇村自然应诺。
第三回 骇浪挽危舟 江女酬恩施绝技 粗心惊失错 苏翁临难托遗孤
船行了两日,将近桐庐,天色尚早,方要叮嘱舜民到时停舟赴约,耽搁半日,江上忽然起了风暴。船人一见天色不好,加急摇驶,纤夫也一齐努力。刚刚船到金沙埠,离泊处还有半里来地,天色已愈变愈恶。岸上是飞沙走石,大风扬尘,屋瓦惊飞,树折木断。人家屋外晒着的衣被,多被旋风卷起,在暗云低迷的天空中,恍如白鸟翱翔,上下翻飞。到处抢着关门闭户,拿进东西。箩圈斗笠兜篮之类,被风吹得在田岸街路上乱滚。
江面上是惊涛壁立,骇浪掀天,小山一般的浪头,一个跟着一个打来,江声澎湃,宛若雷轰,衬上又尖锐又凄厉的风声,浓云层里时发一两下金线般的电闪,真仿佛有万千水怪夜叉鬼魅,在那里奔突叫嚣一般。江中船只早都泊岸,被风浪打得东斜西歪,沉的沉,碎的碎,隐闻哭声随风吹来,看去触目惊心,甚是骇人。幸而舜民坐的是只头号官船,工料坚实;船人又甚在行,老早放下帆篷,离岸又近,却也被浪颠得七上八下,人倒物翻,站立不住。船人仗有纤夫多名,先还打算强挣扎到埠头上去停泊,舜民见满船皆水,情势危急,一眼看到前面丈许便是旧日停泊之处,自己不能起身,连喝几声“停船”。
人声风声喧哗,乱做一团,船和拨浪鼓似的,哪听得见!
王升恰在关窗,周身都被浪头打湿,跌跌跄跄,连滚带爬,抢向后舱一说,船老大道:“我们不是不知道性命交关,先前不料风暴这样厉害,纤夫多已上岸,准备抢到埠头再停。如今他们都在岸上拼命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