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徐荣的决定(第1/2 页)
后世之人永远不会明白,一个人的名字有着多么难以估量的价值和影响。在这个时代,当一个人将数万人的脑袋都割下来筑造成京观(古时为震喝敌军,聚集敌首封土而筑造的高冢)后;当他的名字随着几十年统领大军,飘荡在九州各处之后,他的名字便不再仅仅是一个代号那么简单。
或许,用威望来形容这个名字更加恰当一些。
有了这样的威望,这个人的名字就会成为各地别有用心之人的一个标识。怀有报国之心的热血少年,或许就以他的名字为榜样,以能进入他统御的部队为一生追求。而那些图谋自立,想要在乱世谋出一场富贵的歹人,就可能怕在梦中出现这个名字,使得每夜的安寝也成为一种奢求。
皇甫嵩这个名字,很显然就有着这样的效果。汉末时期朝廷当中无可争议的功勋宿将,他不需要手下有着数万持刀擎枪兵士的威迫,也不需要辉煌和仪仗和闪耀光鲜的盔甲,就可以使徐荣这员真正统御一万凉州兵马的大将沉默不言,就可以使咆哮朝堂、视朝野于无物的董卓面色惊变。同时,他也可以只凭自己的名字,就使得一万大军就此人群鼎沸、进而在一人、十人、百人相继放下武器之后,导致整整一万大军彻底下跪高呼。
“我等愿随老将军归顺朝廷!”
一万大军尽皆跪伏在地,顿时,一支原本是董卓可以倚仗的雄狮成为了阻挡在他面前的巨墙,董卓此时纵然插翅,也难以飞跃。
“董贼,纳命来!”说时迟,那时快,飞速赶来的吕布看到事情竟然发生了如此惊天逆转,当真惊喜莫名。冲入宫门之后,他不必呼喝,一人一马的身影已然成为并州精骑的指向标,他手下的部将校尉根本无须命令,已然领着各部追随着一同掩杀过来。
董卓身侧只有不足两千敢效死命的飞熊卫,可面对吕布和皇甫嵩的前后夹击,这两千兵马纵然再嗜血善战,也无非只能多替董卓多争取一些时间而已。随着吕布的突入,不时有飞熊军的身体被抛上半空,斑驳破碎的尸体散下大片的鲜血,临死前的哀嚎似乎就要成为这支部队最后的丧曲。
董卓呼啸连连,怒喝不止,这个时候,他在用最后的努力,纠集着杨定的旧部赶来护卫自己。不过,他也清楚,这样的举动显得那么徒劳,那么狼狈。他恨极了徐荣在这个关键时刻的反水,怒声大骂道:“徐荣,枉老夫待你不薄,将你从一小小曲侯提升为汉朝的中郎将!老夫原以为,你我皆是边疆寒苦之将,受尽这朝廷恶官欺凌,总归会与老夫一条心。想不到你这等平时看似刚正律己之人,最后竟会如此报答老夫!”
徐荣听到董卓狂吼,再见董卓在乱军当中奋力劈杀,一时面色发青。终于看到董卓又被一箭贯入前胸,吐血大叫,徐荣竟也感同身受,蓦然仰天长啸,双泪横流。他回头望了望面色冷酷如冰的皇甫嵩,忍不住猛然回头怆然对着身后兵士吼道:“众将士听令,捡起你们脚下的兵刃!”
一令既下,徐荣名将之能才尽皆显现,只见他身侧那些传令根本连半分思考也无,立时将手中旌旗高举,金鼓齐鸣。那些兵士看到令旗、听到鼓声,也如那些传令一般,身体未待大脑思索便驱使着动起来,纷纷捡起了地上的刀枪。
皇甫嵩见状,面色陡变,猛然掣出腰间利剑,横在徐荣脖处道:“徐荣,你敢乱命?莫不以为我手中宝剑已老,斩不下你首级否?!”
可徐荣却半分无争斗之意,他微微转动头颅,凛然与皇甫嵩对恃道:“皇甫老将军或许身怀圣命,末将却不见朝廷旨意。徐荣只知,身为大汉之将,当护朝廷安危。至于太师是否贼臣,是否该诛杀,非是末将所想、更非末将所为。此时长安已乱,众兵突冲,末将便要镇压暴动、守城平乱!”
一言已出,徐荣又对身边传令大声喝道:“传令下去,有敢在长安城中乱动刀兵者,则视为乱军,格杀勿论!”
说罢此话,徐荣目视覆盎门,再不发一言,等待着皇甫嵩的宣判。皇甫嵩此时也从嘈乱的战场中听出一丝异响,他回头看向覆盎门,顿时明白了徐荣此举何意。这时覆盎门之前,凉州大将胡轸已率着他的部下,正争先恐后地朝着未央宫涌来!
皇甫嵩神色变幻了一丝,眼中对徐荣流露出了一丝难言的复杂情愫。他将手中的宝剑从徐荣的脖颈上抽出,淡淡叹了一句:“徐荣,你可知道,你只需取了董卓的脑袋,便可不必如此兴师动众。若是率兵阻拦胡轸,你则可成众矢之的,届时难逃朝中重臣悠悠之口……”
徐荣明白皇甫嵩的意思,当年皇甫嵩何曾不与他一样尽忠职守?甚至,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