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3/4 页)
有所疏漏,让这厮跑了,只怕惊了全城百姓。”
秦明这话意思很明显,就是犒赏不丰,李逵有可能率部哗变。
许操久闻李逵之名,知道是个恶魔。沉吟片刻,道:“不满将军,平江府现有个太上知府,发号施令。楼老大人号令不出府衙,因此做不了主。”
这一说,秦明懂了,点点头道:“这太上知府可是朱勔?”
朱勔历官遥郡防御使、东南部刺史、随州观察使,本在杭州提举应奉局。方腊起事,便避往苏州应奉局。他荼毒江南垂二十年,气焰嚣张,两浙州郡官吏大半出其门下,无不奔走听命。朱勔与蔡京、童贯一党,对梁山自是视为眼中钉。
许操道:“将军该明白我等苦衷了,还望多抚士卒,早日离境,免受其害。”
“好,好,多承相告。我不会让你难做。”秦明笑道,“来呀,送客。”
…
苏州城中孙老桥,一座占地颇广、殿阁巍峨的建筑,高墙环绕,门楣大书“神霄宝殿”四个金字,即是朱勔府邸。朱勔府邸如何又是神殿呢?原来朱勔早先所居,只是一座大院。后来不知如何蛊惑了皇帝,弄到一纸诏书,竟是把桥东西南北数顷士地全数赐给朱勔。此地共居有数百户人家。
史称:朱勔“期五日尽徙,郡吏逼逐,民嗟哭于路。”比起现在的拆迁,亦是毫不逊色。然后“遂建神霄殿,奉青华帝君像其中,监司、都邑吏朔望皆拜庭下,命士至,辄朝谒,然后通刺诣勔。”原来以皇命建殿,自居其中,简直就是个小皇帝了。
此刻,在神霄殿后院宽敞华丽的花厅里,朱勔与徐铸、应安道、王仲闳这几个心腹正在密议。
“不许劳军,似乎有违惯例吧?”两浙转运使应安道小心翼翼地进言,“宋江目下圣眷正隆,又统率大军,似不宜这么早与他破脸?万一激怒了他,老大人会很吃亏的。”
朱勔傲慢地一笑:“他敢拿本官如何?莫非敢动手杀我?我这锦袍披在身上,这小吏就不敢伸一个指头。我就是要玩死他,哈哈……”
朱勔长得肥头大耳,身躯高大,身着一袭锦袍。他这锦袍煞是怪异,在左肩和右臂处各用金线绣着一只金手印。原来他曾谒见皇帝,皇帝用手抚摸了他的肩膀;还有一次是皇帝赐宴,皇帝亲自握了他的手臂。于是朱勔就把黄帛缠在臂上,以示炫耀。后来觉得系黄帛不方便,干脆就绣了两只金手印上去。
应安道暗暗摇头,知道朱勔骄横惯了,视苏州为禁脔,又受了蔡京、童贯指使,故意为难梁山军。他却不想想,宋江亦是皇帝宠臣,麾下数万大军正向苏州开来,到时扣上一顶“延误军机”的大帽子,任谁也吃罪不起。而且宋江是盗魁出身,还未招安时就曾痛斥杨戬。这样的人,手绾重兵,谁知道会干出什么事来?还是不要趟浑水了。这样一想,应安道坐不住了,正待告辞,门官跌跌撞撞跑了进来。
朱勔脸色一沉,喝道:“跑什么跑?真没规矩?”
门官惊恐未消,结结巴巴地道:“海,海,海州……”
应安道温言道:“慢慢讲。”
门官喘了一口气,道:“海州应奉局干办官李,李逵来了。”这下说得还算顺溜。
应安道脸色顿时变了。朱勔也有点心惊,道:“他来干什么?不见。”
“被,被围了。”门官道,“李逵带兵围了后院。”
当地一声,徐铸失手打翻了茶碗。
两浙提刑王仲闳是原丞相王硅的儿子,到底有些城府,沉吟道:“久闻这厮是个凶徒,非常鲁莽,老大人还是回避一下吧。我去打发他走。”
朱勔强自镇定,道:“这厮己受了招安,官卑职微,怕他怎地?”便问门官:“他说了什么?”
“俺说你是个王八蛋!”门口有人大声道。
()
众人抬眼望去,见一伙大汉走了进来。当先一人身高八尺,黑布包头,一身黑甲,腰插两把阔口板斧,正是李逵。左右是鲍旭、项充、李衮和几个大头目。
朱勔脸色一沉,道:“李逵,你受了招安,吃了朝廷俸禄,如何这么不晓事?还敢辱骂上官?我弹章一上,便革了你的差事。”
“他娘的,你提举个应奉局,俺宋江哥哥也是提举应奉局,”李逵瞪眼骂道,“你敢管到你爷爷头上?”
“哥哥,跟他废什么话?”鲍旭抽出阔口丧门剑,充满杀气地道,“宰了算了。”
“你,你敢!”朱勔浑身颤抖,色厉内荏地道,“看看,看看……”他手指着锦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