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2/4 页)
话,可是向来舌灿莲花的他此时却说不出一句话来。因为他怕突然知道文疏对他用了真心,而他却背叛了他。只是,文疏的真心,他也抓不住,所以,只有无言而难受的沉默。
贴在文疏怀中,筋疲力尽的叶夕慢慢合上了眼睛。那一刻是如此静谧安详,以至于完全没有想到预料中的惊涛骇浪竟然会来得如此之快。
作者有话要说:
☆、35
35
愁云笼罩着整个大姬,所以八月十五这样的节日里也少了许多欢声笑语。事情一件件接踵而来,等回过神来的时候叶夕已和几位亲信大臣站在了病重的皇帝榻前。
叶辰是叶家人,所以他无疑是聪明的,在通过分析各大商户买入、囤积、惜售粮食的时间,买入的手段,漕运的路线等等后得出了一个震撼朝野的结论:粮价上涨是有人在背后有计划操纵的。向来行事稳重,不十拿九稳不把意见说出口的他这次却做出了大胆的猜想:操纵粮价的幕后黑手便是之前和朝廷联合剿灭青阳邪教的知秋堂。
此言一出,尽皆哗然,然而当务之急却并不是如何对付知秋堂,而是如何在不给其他行业造成恐慌的情况下让知秋堂降低粮价;或者在不动摇国本的情况下让知秋堂交出粮食来。叶辰自动请命,去阏京附近粮荒最重的地方让知秋堂臣服。
对叶辰的胆量,朝野大臣是佩服的,但是也有人嘲笑他凭一己之力对付知秋堂无异于以卵击石。叶辰带着几个皇上派的护卫和眼线离开了阏京,数日之后便传来了当地商贾抛售粮食、粮价平稳了的消息。此消息使得一众对朝廷失去信心的江湖门派和手工业者们重新对朝廷充满了希望,也使得粮价平稳的当地不得不关闭城门以防邻县来此购粮,更使得叶辰成为了希望的象征。而被寄予希望的叶辰,也没有让大家失望,所到之处商贾必定大开仓库售粮。这种神话般的事情,连叶夕都震惊了。
知秋堂居心叵测,朝廷不是没想过要进行清剿,只是如今外患未平,并没有多余的兵力集中对付分布广泛的知秋堂,而且根据徐景的消息,叶迁很可能被掌握在知秋堂手中,皇上投鼠忌器,只想找个万全之策,加上如今叶辰所向无敌,秋收又将至,朝廷觉得清剿知秋堂并不在这一时。
在此期间边关告急,老将军戴存奉命出征,带三十万大军势必一举击溃夏军,太子姬文浅担任监军,并负责粮草调度,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在戴存出征前先押着大批粮草赶赴边境,一方面救急曹锐,一方面为戴存做储备。
皇上最近对太子冷淡在后宫之中并不是什么秘密,争权的嫔妃难免会嘴快说到一二,皇后心下焦急,这次贺记真听了叶夕之言向太子建言,皇后、太子深以为然。虽然也担心太子安危,但是一来监军没必要上战场,二来有老将军带三十万大军增援,想来必将大获全胜,那么随军的太子也必将重获皇上青睐,而且在粮价上涨的今日粮草又是重中之重,若能掌握粮草,并和戴存、曹锐打好关系,对以后太子继位也有益无害。
而皇上一方面需要如太子这般亲信之人来掌握粮草,另一方面也自觉最近因为叶夕对太子过于冷淡,想给太子一次机会;加上太子随军,也会激励士气,于是便答应由太子前行。
可是,本来完美无缺让各方都满意的计划,却在事实面前变成了笑话。太子押送的朝廷从饥民口中留下的军队特拨粮草,竟然在到达边境之前被劫了。惶急、震怒,已经无法形容皇上以及整个朝野的心境了。没有粮草,随即传来了大军大败的消息,边境城池尽失,老将军戴存带其子戴安良助曹锐拼命抵挡,战报回来死伤无数才使敌兵暂时退去。
边境哀嚎遍野,失去丈夫儿子的百姓呼天抢地,痛苦笼罩大姬。皇上气血攻心,于安临殿中晕倒,醒来后挥泪废太子以谢全军。大臣中有人主和,生性刚硬的皇上一口否决,急命户部向大军再拨粮草。户部尚书周宏钟和户部侍郎叶辰想尽方法暂凑了些粮草运往前线。
本以为中秋在即,部分地方已开始秋收,赋收绝无问题,然而世事难料,由于粮价居高不下,边境动荡,朝野不安,各大地主四处观望,各地交赋迟缓,加上有些地方官商多年勾结,官家反而欠了商家的粮食,商家要求归还往年欠粮用来交赋,官家无法,不得不欺上瞒下,拖延税收。加上大军大都在边境应付夏、元两国军队,各地催租兵士不足,无法强令所有人交赋。是以虽然是丰收年,但是一时之间却难以轻松获得税收,即使上交的,也大都带了血腥。
内外不安,皇上一病不起,甚为想念叶迁,一日三次派人督促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