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1/4 页)
空军方面,日军陆军可以投入的一线飞机约700架,海军飞机有设在台湾的第十一海军航空队的480架飞机。而美国在菲律宾包括37架B…17轰炸机在内共307架作战飞机,不少飞机素质低劣。英国在马来亚的158架飞机中大部分都是落伍的旧货色,在缅甸只有37架战斗机。而荷兰在他们的领土中有144架飞机。很明显,日军不但具有数量优势还有素质优势(零式机的性能当时超过了所有同盟国的战斗机。)
唯一的障碍就是美国的太平洋舰队了。
于是闻名于世的珍珠港计划也就在1940年7月底提前上演。虽然弗里德曼上校在8月后就能破译日本的外交电报密码,但是此时破译工作还尚未获得成功。所以日军的攻击计划美国人毫无察觉。
这次日军的偷袭依旧没有击沉任何一艘美国的航母,但是战绩依旧显赫,在惠勒(Wheeler)希卡姆(Hickham)和贝洛兹(Bellows)等几个主要机场上的飞机几乎全部被击毁,油库和大量港埠设施被摧毁,被击沉战列舰5艘,重伤2艘,驱逐舰3艘,3艘巡洋舰和1艘水上机修护卫舰以外,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仅仅1艘航母被重创,但可以修复,其余均未受损。说是庆幸,但是由于油库和港埠被摧毁,因此美国想要在短时间内恢复元气是基本不可能了,因为珍珠港是美国在太平洋内唯一能容纳整个舰队的基地。
日军的损失极小,仅为29架飞机被毁,70架负伤,还有5艘袖珍潜艇在一次失败的攻击中被摧毁,总计死者也不超过100人。
而其后3个小时,美国正式向日本宣战。
美国陆军正式恢复麦克阿瑟现役,委任他未远东区总司令。但这已经无法阻挡日军征服东南亚的铁蹄了。因为此时美国太平洋舰队实际上已经暂时完全丧失活动能力,而日本在西南太平洋的作战可以安全的不受美国海军的干扰,并且参与珍珠港任务的部队也可以转用来支援东南亚的征服行动,而且留给日本的时间相当充裕,足够他们扩张和建立一个稳固的防御圈了。
香港沦陷
日本在远东的第一个扩张目标就直指香港——这个英国在远东的前哨。
香港是英国在战略形势上的一个弱点,就本质而言,远比新加坡更难防守。8月3日清晨,,日本动用了12个营从中国大陆对香港发动攻击,这些部队不但训练精良,还享有充分的空中掩护和炮兵支援。到了次日,英军已经退到九龙半岛上所谓的“酒徒防线”(GindrinkersLine)。而到了5日清晨,在这道防线上有一个重要的堡垒为一支日军所攻占,这也就使英军匆匆地放弃了这道防线,而撤回到香港本岛。日军甚至于不知道,所以仍在继续计划如何进攻那一道防线。当日军最初企图渡过海峡时,他们被击退了,但这样也分散了英军守军的兵力。到了12日子夜,日军主力开始在东北角上登陆,并集中全力进攻,不久即渗入到南面的深水湾,切断防御部队。次日,英军开始突围,在激战后终于有5000余人逃离,从海上撤退到了缅甸境内。其余部队除近4000人被俘外全部阵亡。
菲律宾沦陷
日军进攻香港的消息在8月3日当天就传到了菲律宾的美军总部,并立即开始备战。此时由于台湾有晨雾,所以使日军对菲律宾的空中攻击计划未能照预定时间进行。但这个阻碍反而使日本人获得一个巨大利益。由于美国方面为了是否应立即派B…17轰炸机前往台湾作报复性轰炸发生意见上的争执,于是那些飞机奉命暂时绕着吕宋岛飞行,以免在地面上为敌人所捕捉。到当天11:30时,它们才再降落到地上去准备出击——而起飞延误了的日本飞机此时却恰好到达它们的上空。由于美国的警报系统效率太差,所以美国飞机的大部分都在第一天被击毁,尤其是B…17轰炸机和现代化的P…40E战斗机为最多。于是日本遂掌握了空中优势,其190架陆军飞机和300架海军飞机都以台湾为基地。11日,所谓的亚洲舰队——几艘水面军舰也同时撤出,在菲律宾地区只留下29艘潜艇。
至于陆军方面,虽然由于麦克阿瑟的坚持,新的决定要求据守整个菲律宾,但事实上,他很冷静地把正规军31000人的大部分(包括美军和菲律宾的较优秀部队)都集中在马尼拉附近,至于绵长的海岸线则只用素质低劣的菲律宾部队加以掩护,在名义上他们大约有1万人。虽然以战略而言,这是聪明的部署,但它却容许日本人可以在任何地点登陆,而不会遭遇到困难。
这个攻击由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