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3/4 页)
拣这会儿来电话,这不是存心不让人睡觉么。
“咱们的通缉令立竿见影。”一宿没合眼的沈剑依旧容光焕发,说道,“临汾警方发来可靠的消息,他们查到陆泳飚和彭超在当地一家小旅馆住过,早上刚退的房。走吧,我们这就去临汾。”
这两天,郑海的堂嫂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的客人,这种情形通常只有过年时才有。她望向窗外,有几个客人正躲在树荫底下说话。为了准备午饭,她数了一下人数,共五个。董老先生和骑摩托送他来的那个汉子,常大夫和他的学生小蒋,再加上王大虎。另外,还有四个客人不在院子里,他们是小蒋刚带上山来的医疗队队员,这会儿正在村里给其他得了失魂症的人看病。招待这么多人她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而婆婆又帮不上忙,所以她只好叫来王大虎的老婆和另外两个婆娘一块儿忙活。
常大夫跟董老先生说话的调门还是挺高,而且还是一脸的严肃,看样子他和董老先生争论的事还没个结果。小蒋和王大虎各站在自己的老师身后,全都一言不发,那架势就像是两个保镖。只有那个骑摩托车来的汉子悠闲自得,一个人坐在杨树底下,嘴里嚼着草根,对身边发生的一切毫不关心。
她记得,董老先生早上一来就和常大夫闹开了意见。虽然两人的话她似懂非懂,但她也大致明白两人是为啥争论。董老先生带来了一种据说能治失魂症的药,可常大夫却坚决不同意给霍老师他们几个病号吃。董老先生一时说不服不了常大夫,又提出给霍老师吃些他自配的草药,可常大夫也不答应。就为这个,两个人争了好长时间,闹得挺不高兴的。
她搞不懂,为什么这些有本事的人在一起也会闹别扭。常言说:病急乱投医。既然失魂症这么厉害,那有了新药为什么不赶紧给霍老师试试呢?但又一想,她又觉得药是不能瞎试的。她一下就想到了自己的傻儿子。当初谁见了小宝不夸这个胖小子机灵可爱,可是有一次小宝发高烧,吃了一个医生开的药,烧是退了,可没想到从那儿以后,孩子的脑袋就不大灵光了。一想起这事她就伤心得不行,鼻子总是酸酸的。所以,现在她也知道了,就是医生开的药也不能随便乱吃。想来想去,她越想越糊涂,真不知道董老先生和常医生到底哪个更有道理。
小宝欢快的喊声打断了妈妈的思绪。哦,又有新客人来了。
当袁方得知霍老师到现在还没有吃磷酸哌喹时,登时火冒三丈,差点就跟常大夫发作起来。他咬牙强忍住怒火,站在院子里想定一定神,可心里却止不住地骂自己是一个大笨蛋。从眼前得失来看,那个曾让他自鸣得意的新计划完全是一个错误。他、郑海、房晋一似乎是鸡飞蛋打。
让三人失望到极点的事情发生在一个多小时之前。
当时,落汤鸡一样的袁方和郑海被房晋一从深井中一一拽了上来。袁方和郑海上来的头一件事就是查看那只竹筒。
郑海衣袋里的状况惨不忍睹。竹筒一端的蜡封已经破裂,刚才还沙沙作响的竹筒只能当一只空笔筒使了。郑海沮丧地将自己的防护服丢在槐树岗的一块平地上,抱着一线希望,对那身衣服做最后一次查看。他翻起口袋,发现上面黏附着一层湿乎乎的粉末。那一定是装在竹筒里的东西撒了出来,被水溶化了。郑海后悔得顿足捶胸,一会儿打骂“见鬼”,一会儿又颓然坐倒在地。
袁方并没死心。他再次取过那只竹筒,用小刀轻轻划开了另一端尚未破裂的蜡封,细细查找。没想到还真有了意外发现:那块蜡封上竟然粘附着三个约有小米粒儿大的黑色颗粒。他招呼郑海和房晋一过来看,三人都说不准这黑色颗粒是什么。房晋一甚至怀疑只是尘土而已。但袁方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三个颗粒都是很标准的小圆球。他确信,这三个小黑色颗粒就是原来在竹筒里沙沙作响的东西。
虽然有了这个发现,可三人谁也高兴不起来。原因很简单,就算那三个小颗粒真是他们苦苦寻觅的伏火之丹,又能有什么用呢?谁会相信,就靠这三个比芝麻粒稍大点的“仙丹”能救活霍老师等人的性命呢?
离开槐树岗前,袁方让郑海把那块粘着三个黑色颗粒的蜡封和竹筒分别装在两只干燥的塑料袋里。郑海照他说的做了,心里却着实不以为然,这些东西也许只能当成他们地下探险的纪念品了。
除了寻找伏火之丹的行动遭到严重挫败,还有件事让袁方痛心不已。他的那只小型数码相机也没躲过这一劫,机身严重进水,很可能彻底报废。而最让他心疼的则是存储卡上那些足以令任何人感到震撼的照片。他对抢救那些照片根本不抱希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