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第2/4 页)
霍真庄的拳脚伴随着内劲打出,林成的防守就显得很是吃力。林成的这种纯防守渐渐支撑不住了。支撑不住,也绝不能认输。林成被霍真庄打得节节败退。退并不是认输,而是一种战略,是为了更好的反攻,所以退并不是输。是另一种形式上的体会对手的劲道。
太极拳理告诉我们,太极就是不能硬抗硬顶,而是敌人来势凶猛,我要暂避锋芒。所以退是为了进攻而做的准备。
林成在与霍真庄短短的十几分钟时间里,体会到了霍真庄八极的真意。
八极拳的劲力讲求崩、憾、突击。
崩,如山崩之势;憾,如震撼山岳;突击,为用法突然,动作干脆。须贯通於肩、肘、拳、胯、膝、脚六个部位。力瞬间要劲如崩弓,如炸雷,势动神随,疾如闪电。以刚劲为主。
行气和太极差不多,都是要求始于闾尾,于项梗,源泉于腰。
步伐也很类似,都是要求行步若淌泥,气要下沉。
林成把自己学过的太极和形意,拳意用在一起,进攻用的是形意拳一往无前的意,而防守却用的是太极的迂回和引进落空。虽然进攻的意是一往无前,但这并不是主体,而是把形意的意用到了太极里。
林成拳风一变,开始与霍真庄开始以攻对攻,顿时林成感觉拳风顺畅了不少,只有进攻没有防守,预示着不能长久。而只有防守没有进攻,预示着一直被动挨打。
而林成现在是两者兼备,所以拳意更加顺畅。
131 贴身靠打
正文 131 贴身靠打
林成的拳风的转变,顿时让霍真庄拳意不顺溜了。本来霍真庄打的林成喘不过来气,一直压着林成打,现在林成是太极拳中融入形意拳的意,这才是真正的绵里藏针。
形意拳是直冲直进,而太极拳是迂回螺旋,用迂回螺旋打出的直冲直进,那就好比手枪钻的钻头一般,无坚不摧,再硬的钢铁也得被这种螺旋的钻劲击穿。
霍真庄本来是硬打硬撼,拳意顺畅至极,现在林成的反击虽然霍真庄能够化解,但是明显吃力多了。只有向前的力,化解这种力,只需给个横向的力,然后这种向前的力就要偏转,但是若是向前的螺旋力,若是化解,就难了,施加一个横向力,那非得被这螺旋力碰飞不可。螺旋的拖把旋转带起的水珠总是向四周飞散。
八极拳走的是刚猛的路子,而太极拳走的是以柔克刚的路子。但是并不是柔就一定能克刚。
能以柔克刚的人的功力总是要比纯刚的人功力强,这才能克刚。这就好比大人和小孩,小孩来拳打大人,小孩是刚,大人就用柔,大人有必要还手吗?轻轻一摆布小孩,小孩就打不到大人。但是若是换过来,大人去打小孩,大人是刚,小孩是柔,你能用这个柔去克刚吗?
所以柔克刚的基础是,用柔劲的人必须功力高于刚劲的,才能随心所yù的以柔克刚。
但是实际上林成的功力毕竟还没有霍真庄深厚,林成只不过是个暗劲中期的小高手,而霍真庄已经四十多岁了,长期的习练武艺,他的功力已经马上要达到化劲。林成功力上与霍真庄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林成纯用太极的柔很难克制霍真庄的刚。
其实太极本身就含有螺旋劲,但是没有实战总结,这种螺旋劲很难运用到实战中。但是林成属于那种对手越强就越能jī潜力的那种人,也许了尘当初收林成为徒也就是看中林成的这种品质吧。
虽然以前林成打形意,打太极,但是都是分开用,从来没有把两种拳合二为一的打,现在在与霍真庄的打斗中,林成把形意拳的意融入到太极的意中。
看,林成的掩手纮锤,在击出去的一瞬间就像是螺旋条,在运动的过程中,条不断绷紧,在击到霍真庄时候,完全旋到了最紧。不光如此,就是条在往回撤的过程中,条又旋转着恢复原位。
不管是在击打的过程中,还是在收回的过程中,霍真庄始终把握不到林成这进退倏忽的拳意,想阻击林成的拳,却现自己的掌劲,碰上林成那旋转中过来的拳,产生了一股向四周旋转的旋力。
这一拳是林成与霍真庄势均力敌的标志性一拳,也标志着林成完全把形意的钻意融入到了太极的旋意中。
但是霍真庄并没有就此颓丧,因为霍真庄也是个功夫痴,他已经好久没有这么畅快淋漓的打拳了,一个棋逢对手的人实在是太难得了。
搏斗中并没有绝对的胜负,两人搏斗的结果是随着战场的不断变换,还有对手的心情还有对手的挥而影响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