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页)
荆飞羽**握了握拳头,向“醒梦台”走去。
李秋蟾既然当时没处理自己,应该还是有所顾忌的,荆飞羽指望的也只有这个了。
不过在他心底深处,其实隐隐有不怕死的念头,他很想知道自己死后是不是会回到地球——也许这不过是一个梦。
……
醒梦台是八仙悟道的地方。当年八仙在此修炼,恰逢元山仙姥来此采药,给八仙逐一指点迷津,八仙这才洞彻仙法,修炼大成。
当年的醒梦台只是一块悬崖平石,几万年过去,这里已经扩大成一个山顶广场。广场上遍植青松翠柏,一只只仙鹤在松枝间引吭高鸣,溪水从平石中间流过,白云在山崖下游走……
平时山上的长老会来此**,所有八仙门弟子都可以去听讲。这也是八仙门外门弟子的几大福利之一。
山麓书院的书库、醒梦台的**、大药房的丹药,以及微乎其微的成为嫡传弟子的机会……这是八仙门上万外门弟子存在的理由。不然他们凭什么要挤破脑袋加入八仙门?说白了其实就是想要共享八仙门的修仙资源。
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山下的外门弟子都是自修,他们不像嫡传弟子随时有师父指点。所以每天两个时辰的醒梦台**,便显得尤为重要。
在书库里查书无法解答的修仙疑惑、遇到的瓶颈等等,都可以在这里得到解答——长老们每天会给外门弟子提问的机会。
一般来说,新弟子入门几个月以后,差不多了解了修仙界的大概知识,功法境界也会提升到一、二层,这时候便会产生疑问了,醒梦台将成为他们每天必去的地方。
荆飞羽正处于这个阶段,尤其是法术修炼——小小的一个“火星术”就有几十种施展方式。对于别人来说无所谓,反正人家早晚会升级,很快便会跨越到“火球术”“火柱术”“火墙术”……
但他这养气一层还是靠戒指加上去的呢,说不定永远都是这一层的修为。他当然要学习一种能最大发挥法术威力的手段。
往自己身上拍了一张“白鸟符”之后,荆飞羽飞向醒梦台。
………【第三十二章 听法感悟】………
这醒梦台是在悬空山的后山,一个叫“摘星崖”的地方,再往上就是高耸入云、看不到山顶的悬空山了。
数千低级弟子整整齐齐、恭恭敬敬地端坐在山顶广场上,大多是穿白衣的,也有一些穿青衣的,在最前面甚至还有几个红衣弟子。
据说,一旦有红衣弟子来听讲,那便是今天来的长老很厉害,连红衣弟子都觉得可以学到东西的。
广场最前端是一个十几丈方圆的巨石,由天然形成的三根巨大石柱支撑,上面石桌石椅俱全,还有一个凉亭。
当年元山仙姥就是在这里向八仙讲道的,当然,那时他们都坐在那大石上。
现在人这么多,那大石便只能坐**长老,及其陪侍弟子了。
时间一到,四名青衣童子手端香炉、茶具、道书、玉尺,先飞上石台,将四样器物放置于凉亭石桌上,斟好茶水,退到一边。
钟声一响,一位紫衣长老缓步从石阶走上石台,却不是用飞的。
全体弟子躬身起立,施礼,唱赞仙歌,吟仙姥赋,恭请长老好,然后坐下听讲。
长老坐在石桌后面,童子扇扇,长老持玉尺,观道书,侃侃而谈,广场上松影婆娑,白鹤时鸣,奇香缭绕,轻雾迷蒙。
这一刻荆飞羽才有了点修仙的感觉,他坐在人群之中,心境异常的平和。长老的每一句讲解都如仙音缭绕,虽然大部分都听不懂,但奇怪的是他却能感觉到自己的修为在飞快增长。那不是灵气的补充,而是一种jīng神的升华,应该就是“神识”了。
荆飞羽在山麓书库中也了解过相关方面的知识,神识是一种jīng神能量,不同于功法的灵气判定,也和法术的威力判定不同,它是一种非常玄妙的、与天地感应的神通。
修仙不但要修功法、增法术,同时也要修心,长神识。
这醒梦台是八仙门的圣地,当年八仙能在此悟道,元山仙姥的点拨固然重要,此地灵气充沛、情境玄妙,也是功不可没的。
经过几万年的验证,每rì的醒梦台**,燃什么香,养什么鹤,种什么松,敲什么钟……这都是大有讲究的。
两个时辰的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荆飞羽如痴如醉。
钟声一响,众弟子起立,唱升仙歌,吟八仙颂,恭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