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第2/4 页)
。
一天的路,花两天,花三天,花十天半个月才到……这都是不同的。
“你是北地的官吧?”
为沈石入档的官员,一边为沈石入档,一边努力“闲聊”着。
说是闲聊,却是大有目的。沈石可是曹金花“带来”的。他是曹金花的什么人?是她的亲戚、朋友?还是这个假小子看上人家,转了性。
时间久了,许多人都忘了曹府的三小姐,直接拿她当“三少爷”看了。
今天这一幕,不管是为了八卦心,还是为了深刻认知沈石这一号人物,“闲聊”都是必要的。就连其他人,也忍不住伸长脖子去听。
“不是。我是金华人士,文学差遣。”沈石上报自己的资料。
“什么?你不是北边来的?”
那官手一抖,差点儿画花了档案。
同时,受到安抚,捧着香茗的曹金花听到,看他惊讶的样子,忍不住问道:“这南边北边,还有什么说法吗?”
安抚她的官,很殷勤的解答:“曹公子,您是有所不知。可恶的西复强盗侵入浙江北路,扫荡的十室九空,丢官去职的更是不在少数,更有不少人被西夏人掳去…”
他的解说,说白了,就是目前浙江缺了一批官,然后大宋上下便活动开了。
乡下的,像是什么海之南、云之南的,哪个不想往北调。北边,靠近西夏与辽国的,太危险,同样想南下。浙江靠近首都与余杭富饶地方,当然是好地方。没有差遣,等官的,就更不用说了。
“曹公子,您也看到了。为了这事儿,吏部的大人们弄的头都大了。只留下咱们几个小的,在这儿周旋。”
说是周旋,就是得罪人的差事。连吏部的尚书大人们都不得不躲的,可想而知这帮跑官潮的恐怖。
如果不是他们仨官小,也没什么靠山,他们也是不想留在这的。
“你这人也是。你既然是浙江来的官,你说你骑什么马啊。你又不是北方的官儿,备什么马?下次来,你应该坐轿子。这样,我们也不会误会了。”
和着,这一个时辰竟然是因为马。
不过他虽然说是埋怨,其实也是在指点沈石。这不仅仅是看在曹金花的面子上,同样也是看在沈石是文官的份上。
如果沈石是武官,他们才不会说这个,因为说了也没用,武将骑马,文官乘轿,朝廷制度。
也就是北边的官儿,时刻面对契丹人的入侵,他们备有马匹,不乘轿,全部骑马,情有可还。
这是大宋,文官哪怕违了祖制,只要可以活命,朝廷少有杀头的。可要是落到了契丹人的手上,那就不好说了。
被杀!比死更惨!选哪个?
第126章 神骏
“好了,好了。本公子不怪你们,你们回去吧!”
沈石不是为跑官来的,他本就是浙江的官儿,身上有着差遣。吏部办起公来,又快又好。前后不到一刻钟,便办好了。这一刻钟,其中有十分钟是填写档案的时间。剩下的五分钟是他们送他们出去的时间。
“何必如此,何必如此。”
倒是三人中的年轻官儿看不明白。怎么说他们也是京官儿,见官大三级啊。
“你啊,你啊。这趟差事办下来,说不定你我便要外放了。结个善缘。”年老成精,语重心长。
“真的?太好了。为官家牧守一方,我辈之愿耳!”
年轻的血气方刚,充满干劲儿,以及读书读来的傻劲儿。他还以为背了这么大的黑锅后,还可以外放一方,为天子牧民?
他应该庆幸他是个读书的。大宋不杀文人啊!
赵祯死后的谥号可是“仁宗”,是华夏唯一得此封号的皇帝。像是不久前,四川有个读书人,献诗给CD太守,有“把断剑门烧栈阁,CD别是一乾坤”之句。CD太守吓得冷汗直冒,这不是明目张胆地煽动造反么?简直是大逆不道,死罪啊!太守便绑了那个读书人,押送京城,请朝廷制裁。这种有煽动造反嫌疑的读书人,历代都是掉脑袋的大罪。宋仁宗却不以为意,就事论事地说:“这是老秀才做官心切,写首诗泄泄愤,他想做官,就满足他吧。”结果,这个读书人不仅未被追究,反而被授予司户参军的职位。
正所谓上行下效。有这么一位皇帝在位,自然是华夏之福。按照历史记载,西元1063年,一个好人去世了。消息传开,首都开封成了一座哭城:衣衫褴褛的乞丐大哭,斯文的书生大哭,做买卖的小贩大哭,甚至连稚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