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移尸(第1/6 页)
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一1620年),苏州府长洲县有位男子,名叫张国瑞,表字昌伯,娶妻余氏。张家原本也是读书的世家,但从昌伯的父亲起,便不怎么喜欢读书了,开了个布店,成了富翁。传到昌伯时,也继承父业,由于他比父亲更加勤恳,家产又增加了几倍。
一天,张昌伯正坐在店中,见一个人从门前走过,随即又转了回来,站在门口闲看。昌伯正要上去问问,遇到有人来买布,忙了半天,这事便忘了。直到晚上做完生意,将店铺收拾停当,吃了晚饭,清了清账,已是二更时分,这才上床睡觉。
还没有入睡,他就听到门外有些响动,想起来查看,又怕惊动家人,况且门已关好,料来无事。谁知那响声竟然渐渐地到里面来了。昌伯悄悄地爬了起来,藏在门后,只见黑暗中走进一个人来。昌伯一把把他抓住,急忙叫起家人,点灯查问,幸好家中没有丢失一件东西,外面也没有其他小偷。
昌伯仔细一看,那人正是白天在店门外闲看的人,家中所有的人都想收拾这人一顿,倒是昌伯将他们喝住说:“你们不要动手。他又没有偷走我们的东西,打他干什么?”
那人听到这话,知道遇到个好说话的人,连忙跪下说道:“小人家有老母,因无钱赡养,不得已做下这事。念及无知初犯,望先生饶了我吧!下次再也不敢了。”
昌伯笑着说:“你既然到了我家,岂有白来的道理。东西虽然没有拿到,给你一两杯酒,冲冲寒气吧!”
于是叫人暖一壶酒,摆出两碟小菜,叫他坐下。
那人不觉有些惭愧起来,更是有些慌张,心中起了疑心,不敢动筷子。
昌伯说:“你放心畅饮,这些都不会是暗算你的东西。我若要暗算你,为何不乘机难为你一番,难道送了你酒食,再来摆布你吗?”
那人知道遇到了真心行善的人,不敢违背他的心意,便喝了起来。
昌伯见他喝得自在,十分高兴,便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在哪里居住?我看你不像个坏人,怎么不做些生意?”
那人说:“我叫朱恩,住在城中,妻子扶氏,因前些日子与人家打官司失败,家中十分穷困,母亲又重病在床。我没有办法,只得铤而走险。”
张昌伯听罢,取出一些银子,送给朱恩,要他去做生意。朱恩感激涕零,叩头拜谢而去。
朱恩回到家中,见母亲躺在床上,便将自己半夜偷窃失败,又遇到好人的经过,详细说了一番。
朱母叹道:“幸亏你遇到好人了,真是侥幸之极!你若被送往官府,有什么三长两短,叫我怎么办啊!你下次不准再去胡作非为了!”
朱恩说:“我也是无奈之极,只做了这一次,从今以后,依着妈妈的便是。”
母子二人又高兴起来。
到了天亮,朱恩买了一副担子,又买了一些祭品,献过财神,与妻子扶氏吃了早饭,便到门口站着,想找点事情做。
忽然天色阴暗,下起雨来。朱恩正要关门,只见有人走到他屋檐下避雨。朱恩有了本钱,一时间又存了个济人的念头,连忙邀请那人进门坐下,替他烘干了湿衣,随意问了问那人的情况。
那人说:“在下姓乐,表字公济,住在胥门街上,专为别人选择合婚的吉利日子。今早从亲戚家回来,不料遇到下雨,倒是打扰了你们,真是不安。”
朱恩也将自己的情况说了一番。
乐公济说:“实不瞒你,我原来是代人写状子的,衙门中的人没有一个不认识。近来因为年纪大了,再想想那张状纸上,不知使多少人家倾家荡产,多少性命被害!是个不积德的行当,所以改为现在的行业。在下写的状子与别人不同,只有三言两语,没有不准的。如今就是改了行了,找我写状子的还是不少,我一时不好推辞,只得将就写几张。以后合婚择吉的生意多了起来,我便不再写了。”
朱恩听罢,知道遇到个刀笔高手,不敢怠慢。二人说得投机,朱恩有结交的意思,想日后借他刀笔之力。
这时雨还未停,朱恩便叫妻子扶氏摆出酒菜,留乐公济坐下喝酒。公济见状,脸上便有些不好意思,但肚中实在饥渴,也就没有过于谦让,宾主二人吃了起来。酒足饭饱,公济起身想要辞别,但门外地下泥泞,不便行走,心中正觉为难。
朱恩说:“地下这么湿,怎么好走,等我借把伞来,送你回去吧!”
公济说:“怎么好麻烦你呢?”
朱恩说:“怎么说这些话?我们以后还要往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