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取成功,如在任何场合下都不要得罪人,“出头的椽子先烂”,等等。如此看来,数学基础非但不是学习博弈论的必要条件,甚至也不是充分条件。
事实上,对博弈论的理论研究也并非全部信赖于数学技术。博弈论中有一个分支被称为非数理博弈论,其代表人物是托马斯?C。谢林。谢林关于博弈论的著作,只有在早年的时候用到—些公式和图表,在后来的绝大部分论著中都不用数学。他于1960年出版的《冲突的战略》一书中没有数学符号、没有希腊字母,但该书被公认为博弈论的经典之作、对博弈论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的首选读物。与其他博弈论学者以论文为主不同的是,谢林教授的写作以语言描述为主,很少采用令一般读者望而生畏的数学形式推导。他在使博弈论变得容易理解方面花了大量的心思,一改博弈论公理化论述的传统,而是从案例和故事出发,把博弈论介绍给经济学学子和其他领域的人们,并首创了以表格形式表达的博弈收益矩阵,使得博弈论能够更容易地为没有数学基础的人轻松地阅读与掌握。
⊙托马斯?C。谢林(Thomas C。 Schelling)
托马斯?C。谢林1921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市,曾就读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哈佛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谢林在经济和战略行为方面有很多重要的著作,其中1960年出版的《冲突的战略》对博弈论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谢林的理论和思想不仅促进了博弈论的发展,还加速了它在整个社会领域的应用,从而形成了社会科学的经典理论,因此他被看作是非数理博弈理论领域的先驱。他还用博弈论分析了二战后东西方的冷战,阐述了先发制人核打击的危害性。谢林博弈论的一系列观点,对解决人类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都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2005年,谢林与奥曼(Robert J。 Aumann)因在博弈论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对冲突与合作的了解,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不懂数学,虽然不大可能掌握博弈论中的一些技术性的概念和方法,但这对于了解博弈论的思想精髓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无大碍。
。 想看书来
第2章 囚徒困境:傻作精时精亦傻,输为赢处赢还输(1)
◆预备知识
在博弈中,你在采取行动时,一定要考虑对方会采取怎样的行动;在博弈中,假定每个人都是理性的;每个博弈参与者都会采取最优策略反应,以使自己在博弈中的预期收益最大化。(第1章)
◆本章重要概念
◎囚徒困境:在博弈论中最常被研究的,也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博弈实例。它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阿尔伯特?塔克提出。囚徒困境通俗化的表达就是“在一场博弈中,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利益做出决策,但最后的结果却是谁也捞不到好处。”
◎优势策略:是指在一个博弈中,不论对方采取哪个策略,我的这个策略总是显出优势。
◎收益矩阵:由著名经济学家托马斯?谢林教授提出,用矩阵的形式直观地表示两个参与者在博弈中的得失。收益矩阵在博弈论中至关重要,在本书的许多章节中都会涉及。
■囚徒困境:忠诚还是背叛?这是一个问题
在了解“囚徒困境”之前,让我们先看一下发生在我国古代的一个小故事。
春秋时期,贫士玉戭生与三乌从臣二人相交甚好,由于没有钱,他们就以品性互勉。玉戭生对三乌从臣说:“我们这些人应该洁身自好,以后在朝廷做官,绝不能趋炎附势而玷污了纯洁的品性。”三乌从臣说:“你说得太有道理了,巴结权贵绝不是我们这些正人君子所为。既然我们有共同的志向,何不现在立誓明志呢?”于是二人郑重地发誓:“我们二人一致决心不贪图利益,不被权贵所诱惑,不攀附奸邪的小人而改变我们的德行。如果违背誓言,就请明察秋毫的神灵来惩罚背誓者。”
后来,他们二人一同到晋国做官。玉戭生又重申以前发过的誓言,三乌从臣说:“过去用心发过的誓言还响在耳边,怎能轻易忘呢!”当时赵盾在执掌晋国朝政,人们争相拜访赵盾,以期能得到他的推荐,从而得到国君的赏识。赵盾的府邸前车子都排出了很远。这时三乌从臣已经后悔,他很想结识赵盾,想去赵盾家又怕玉戭生知道,几经犹豫后,决定起早去拜访。为避人耳目,当鸡刚叫头遍,他就整理衣冠,匆匆忙忙去拜访赵盾了。进了赵府的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