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页)
理宗复召郑清之率兵御敌,转战于泗水、涡口、木库等地,皆获胜。理宗颁封他为太帅、左丞相兼枢密使。他自知年老,坚辞这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要职,愿依前封。过了三年,他年届七十有六,已是体弱多病,自知回天乏术,十疏乞归,理宗方准。晋封齐国公致仕。他自知在朝因直谏得罪甚多,为后代安全计,决意择僻远之地避势。他带着樊氏夫人所生四子,经福建后乘舟入广东,定居海山岛。不久,郑清之病逝,其子辈遵嘱将他葬在岛上的大王山处,碑石简陋。后朝廷闻他已故,“帝震悼,缀朝汨,特赠尚书令,追封魏郡王,赐谥宗室”。郑清之的子孙为避横祸,改姓陈。宋末,元兵入粤,他的后裔为防不测,离开岛潜居,至明初,郑清之的子孙才恢复郑姓,并在粤地广为繁衍。
至于粤境的陆氏、文氏,传说就是宋末丞相陆秀夫和文天祥的后裔。泱泱南粤,百姓千万。其实大都有来头,大都是从中原等地而来。
(三)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广东人很懂得生活,最注重宅居。这也跟他们的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从地图上看,广东整块版图都濒临大海。其实,广东一半以上还属于山区,只是从山里走到大海比内地的四川、云南、贵州等近许多而已。
岭南地区的气候既属于夏热冬暖类型又属于温热气候范围。“湿、热、风、雨”四个字概括了岭南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气候环境也就决定岭南民居的特色。
楔子(4)
岭南传统的民居主要有广州地区的骑楼、竹筒楼、西关大屋、潮汕大屋以及客家土楼。
骑楼是具有浓厚的中国南方特色的建筑设计,在华南及台湾等地均十分常见。建筑物一楼邻近街道的部分建成行人走廊,走廊上方则为二楼的楼层,犹如二楼“骑”在一楼之上,故称为“骑楼”。今时的骑楼一般地下(一楼)用于经商,二楼以上住人。骑楼既可防雨防晒,又便于展示橱窗,招徕生意。
骑楼是西方古代建筑与中国南方传统文化相结合演变而成的建筑形式,可避风雨防日晒,特别适应岭南亚热带气候,其商业实用性更为突出。在两广、福建、海南也有很多这样的建筑。
广州地区还有一种特别有意思的民居,它叫西关大屋。
清末民初的西关,是老广州城最富庶最繁荣的商业集中地。当时居住在西关的人家,生活水平基本都超过“小康之家”。西关大屋是豪门富商集中的“西关角”,即今天的荔湾区宝华路、多宝路、逢源坊、华贵坊一带兴建的豪宅,那时广州的潘、卢、伍、叶四大富商家族,以及状元、榜眼、探花,无一例外都住在西关。富贵人家多聚于西关,文化教育事业也相应发展起来了,“女子无才便是德”之古训亦受到开明风气的猛烈冲击。至清代晚期,广州有三百多家私塾,其中只收女生私塾就有近100家,大多设在西关。所以住在这儿的西关小姐是知书达礼的女性典范。
西关大屋的门面装设矮脚吊扇门、趟栊、硬木大门等门扇。室内装修典雅,堪称集工艺美术之大成,木石砖雕、陶塑灰塑、壁画石景、玻璃及铁漏花、满洲窗、刻彩图案、红木家具、木雕花饰、槛窗等,均极富岭南韵味与风采。
西关大屋大都设有小姐楼。西关小姐的闺房摆设精致、文雅,充分体现了小姐们舒适的生活和高雅的品味。床的雕工异常精湛,令人回味无穷。屋内的陈设古色古香,着名的“西关小姐”便是从这典雅的“土壤”中培育出来的名花,无怪乎气质举止均与别不同!
“潮州厝,皇宫起”,这是流行于潮汕地区的一句俗语。它用来形容潮汕民居的独特风格和建筑特色,意即谓潮汕民居是仿制京城皇宫宅院的体制而建造的,可与皇宫相媲美。故清乾隆《潮州府志》云:“望族营造屋庐,必建立家庙,尤为壮丽。”民国三十三年《广东年鉴》曰:“粤有华侨,喜建造大屋大厦,以夸耀乡里。潮汕此风也甚,惟房屋之规模,较之他地尤为宏伟。”
最引人注目的是被誉为“岭南第一侨宅”、“潮汕建筑奇葩”的陈慈黉故居。它是清末民初陈慈黉的家族在家乡花了几十年时间才建成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分为“郎中第”、“寿康里”、“善居室”和“三庐”书斋四部座,总占地面积150亩,厅房共计506间。它既保留潮汕民居的建筑面貌,是潮汕民居的代表,又仿效中国古典的宫廷式建筑,富丽堂皇、古朴典雅,是皇宫在潮汕的缩影。
客家土楼兴建高潮是在中国*与客家族群由中原向南方迁移之际。这些时期包含唐末黄巢之乱、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