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页)
,欲令太子同贤王返国,留九王爷为质。就是有一件事不放心。”
番王闻言异常欣喜,忙问道:“元帅有何事尚不放心?”屈生道:“千斤重担,本帅一人肩任。万一数年后贤王又听人言,兴兵报仇,那时岂不连累本帅有罪?这件事不放心。”番王闻言,忙站起来,手指天道:“孤王对天盟誓,若要以后再兴兵犯境,死于万刀之下,子孙灭绝。元帅万安,从此永不背叛的了。”屈生道:“既然如此,本帅即放你父子君臣回去。丞相顺随本帅进京一走,九王爷这一进京,必有封赠。贤王返国后,可即送九王宝眷前来。”番王一一依允。
元帅命人设宴,与番王父子君臣饯行。饮酒中间,屈生又劝诫番王,从此勤政爱民,废武修文,毋以兵事为急,教化行胜于武功,礼让兴享国自久。番王连连点头称善。
那先锋忽然站起身来,向元帅打恭道:“小将有一事奉求,万乞元帅恩准。”屈生道:“先锋将军有事只管说来,再定行止。”哈特坚道:“大国先锋宋大将军如此神力,小将已经佩服。所难不妄杀一人,千古少有。小将今日返国,不知何年再见。意欲拜先锋将军为师,以后好通音问,以表钦佩之忱,不知可使得否?”索元帅闻言,也接声道:“小将欲拜元帅为师,也是同哈先锋一样意思。聊以报不杀之恩,又表倾心降顺之意。”
屈生道:“美意应当从命,但我二人有何本领敢为人师,未免有愧。”番王道:“大元帅文武全才,恩威并用,能服人心,直与诸葛孔明无异。宋先锋勇冠三军,用心仁慈,好比宋朝曹武惠王,胜于国初常开平多矣。慢说二人拜为恩师,就是孤王也该拜认为师。”说罢,命一帅一先锋快快行礼。索哈二人登时各人走向屈宋二人面前,跪倒叩头,口称:“恩师在上,收下弟子,二人终身感德。此番返国,设立恩师长生禄位牌,朝夕焚香顶礼,颂祝遐龄。”二人拜毕,十分欢喜。复入席痛饮,吃的大醉,方才散席。
次早,君臣收拾行李,叩辞元帅诸人返国。元帅亲送出城,诸将亦送出城。那番国君臣父子反依依不舍,垂下别泪。元帅又敬他们三杯酒,各人饮毕,这才分别。三军观之,无不叹息。昔日仇敌,今日成了师弟,真是惟德足以服人也。
这里元帅不敢耽搁,将关交与霍老将军,留下一半人马,其余马步三军,尽数带领回京。四员小将在前开路,宋梓相陪番相与九王及贡物在后随行。元帅居中,浩浩荡荡直奔京师。经过沿途州县,官员送迎。元帅军令森严,秋毫无犯。万民相安,同声称赞:“好个元帅,年纪轻轻,立此大功。”那日行至肃州境界,岑杰要告辞,回山复命。元帅再三苦留一宵,连夜写了禀启,交岑爷带呈夏师。岑杰此番在军中数月,竟无人知。独自一人一骑往返,可谓奇人矣。元帅送岑爷去后,一路催军,行至陕西交界。去省不远,因未复君命,不敢私归,只得写了两封家信寄去。信内细述一切,一是奉母与妻,一是寄吴公也。
语休繁叙,走了月余,已抵都门。将人马安插城外,屈生及众将同回相九王贡物一齐入朝,在午门外候旨。黄门官一见,忙进朝去奏。
是日天子登殿,文武朝见毕,黄门官来到殿外跪倒,口尊:“万岁,今有屈元帅师鲁平番得胜,要了降表贡物,并有番国二臣同来进贡,现在午门候旨。”天子闻言,龙颜大悦,传旨先召屈元帅见驾。黄门官领旨出来,宣谕道:“万岁有旨,先召屈元帅面圣。”屈元帅领旨,忙进午门,穿过殿庭,来至金銮殿外品级台前跪倒,口尊:“万岁在上,小臣屈师鲁回朝交旨。”天子一见,忙命进殿。跪至御座前,细问交战始末原由。屈生明白细奏一遍,天子大喜,随降旨宣番相番王见驾。二臣见了圣主,细奏:“番王悔罪,纳贡献表称臣,誓不复反。小臣郝毕超,情愿在朝待罪”云云,奏罢,献上表章与贡礼清单。
天子览毕,见表章写的十分恳切恭顺,进贡珍宝亦丰盛,遂降旨,命光禄寺太常寺备宴。次日筵宴番相,三日后,领了颁赐赏物回国。九王封为顺义公,在朝当差,岁给公俸,赐与住宅,留京为质。二人下殿去了。
天子复宣召屈生宋梓二人上殿,天子亲封屈生为威远侯,总制陕甘。宋梓封为二等男爵,补授陕安镇总兵,三日后领宴驰驿赴任。宋梓谢恩,屈师鲁跪下陈情:“臣有母年已六旬,家无次丁,寄寓陕西省城。母年老多病,臣求陛下开天地之恩,准臣终养。”奏罢,俯伏金阶听命。
天子随问:“卿娶妻生子否?”屈生细奏娶吴守义之女,现生一子,因家业清贫,由蜀进陕,依外家度日。天子闻奏,降谕道:“屈师鲁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