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2/4 页)
等了两个星期也不见个人影,威廉大怒,挥军杀向伦敦。哈罗德死后,英格兰领主们又推选一位新国王——埃德加二世(Edgar II),让他当带头大哥,组织军队抵抗入侵者。
由于水土不服,诺曼军里痢疾横行,士兵大量死亡,就连威廉也病倒了,但是他顽强的意志一直在召唤着:英格兰的王位本来是属于你的。
威廉不顾虚脱的身体,继续领兵向伦敦进发。
英军进行了几次失败的抵抗后,兵分三路的诺曼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泰晤士河,大有包围伦敦之势。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面对强敌,英格兰领主们不是想着如何退敌,反而闹起内讧。眼看大势已去,还没来得及加冕的国王埃德加二世带着两个伯爵,以及伦敦州长,出城向威廉请降。
圣诞节这天,西敏寺响起庆贺的钟声,志得意满的威廉加冕为英格兰国王,是为威廉一世(William I;1066—1087年在位)。
盎格鲁…撒克逊人在英格兰的统治彻底结束,韦塞克斯王朝的复辟也像海市蜃楼一样化作白日梦。英格兰从此受到诺曼人建立的诺曼王朝的统治,这一历史事件也就是著名的“诺曼征服”(Norman Conquest)。
黑斯廷斯战役是历史上最后一次对不列颠岛成功的军事入侵,自那以后再也没有人能征服这座岛屿。
英格兰大地上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国王和贵族们说着法语统治英国和诺曼底。
由于诺曼底人讲法语,所以古法语成为英国统治阶级的官方语言近三百年之久,现代英语中很多单词都能看到法语的影子,就是这个原因。
从这一时期开始,英、法两国的关系变得相当微妙,随后的很多英格兰国王还兼有法国贵族的身份,这导致英格兰国王也有权利争取法国王位,成为血雨腥风的英法百年战争的起因之一。
37 曼奇科特惨败!流毒无穷
【险象环生】
推翻科穆宁王朝以后,杜卡斯家族的君士坦丁十世(Constantine X;1059—1067年在位)被大官僚们拥立为新皇帝,建立杜卡斯王朝(Doukas dynasty;1059—1081年)。很明显,他代表了大官僚贵族的利益,与军事派是敌对势力。
君士坦丁十世大幅削减军费预算,裁减军队,他对军队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显然与当时险象环生的国际形势相违背。
外患依然是拜占庭最大的问题,一些新兴的对手严重威胁拜占庭统治:
意大利:诺曼人在西西里岛、南意大利建立政权,取代*人成为拜占庭的新威胁,拜占庭在意大利的城市一个个陷落。
北方:佩切涅格人一如既往地进犯拜占庭北部边陲。
东方:边境东部的威胁最为严重,突厥人填补了*帝国阿拔斯王朝的衰落造成的真空,特别是凶悍的塞尔柱土尔其人建立的大塞尔柱帝国。
在外部敌对势力不断入侵的形势下,受益最深的就是军事派,他们在带领军队对抗外敌的同时,趁机掌握兵权,在*中获胜。
君士坦丁十世死后,在军事派压迫下,其遗孀嫁给了统帅罗曼努斯&;#8226;戴奥真尼斯((Romanos Diogenes),使他有幸成为皇帝,是为罗曼努斯四世(Romanos IV;1068—1071年在位),与君士坦丁十世之子米海尔七世(Michael VII;1071—1078年单独执政,又译作迈克尔七世)共治。
【曼奇科特战役】
罗曼努斯四世是一位颇有才能的统帅,但是他却在曼奇科特战役(Battle of Manzikert)中遭遇了拜占庭历史上最著名的惨败。
大塞尔柱帝国对拜占庭的不断入寇,终于令罗曼努斯四世忍不住了,军人出身的他决定回击肆无忌惮的敌人。
1071年,罗曼努斯四世率领一支四万人马的军队越过埃泽隆,浩浩荡荡杀向东方。罗曼努斯四世头戴王冠,坐下一匹高头大马,禁军的骑士们簇拥在他周围,保护着皇帝。
拜占庭军队盔明甲亮,刀矛闪着阵阵寒光,旌旗随风扑棱棱乱抖。
前往小亚细亚的征途漫长而艰难,罗曼努斯四世是个很讲排场的人,供他享受的奢侈品装满一车又一车,随军缓缓而行。
蜗牛式行军是罗曼努斯四世在这场战役中所犯的第一个致命错误。
军队里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