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2/4 页)
头数着不断飞起的亡灵,“一个,两个,三个……太多了,数不过来,哇呀呀。”再给他一百只手、一百只脚恐怕也数不过来,他已经开始后悔安排这次人间惨剧了。
马扎尔统帅急得团团转,正面突击看来是没用,那就从侧翼偷袭吧。他派出一支部队,迂回渡河。
不久,这支骑兵落荒逃了回来。统帅泻了气,知道自己的计划失败了,德军早就防着他这一手呢。他叹了口气,继续指挥军队从正面进攻,怎么着也得杀出条血路,赶紧回家呀。
好一场厮杀,直杀到太阳落山,又从太阳落山杀至日上三竿,马扎尔人始终没能突破德军的防线。
曹刿说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现在马扎尔人的士气该竭了,奥托怒吼一声,率领军队由防守转为反攻。马扎尔人哪能抵挡得住,迅速崩溃。再看战场上,脱缰马,落尘盔;折杆旗,残面盾;疯沙惊起漫乾坤,狂血怒飞结愁魂;十里白骨图哀怆,千万雄兵几人存。
万余马扎尔骑兵几乎被全部歼灭,奥托粉碎了马扎尔人西进的企图,从此解除了东部边陲的威胁,捍卫了德意志的完整,并使国土向东扩展。
奥托此役后名声大噪,威望如日中天,“奥托大帝”的称号也由此而来,他更被尊为“祖国之父”,真是了不起。
搞笑的是,马扎尔人没有地方可以四处恣意妄为,愣是被逼得从游牧改为定居,为四十五年后匈牙利王国的建立奠定基础,中世纪历史上能把一个游牧民族逼得定居下来,恐怕也只有奥托一个人。
奥格斯堡战役的意义还不仅于此,胜利后的奥托再无内忧外患,这使他能够腾出手来控制教皇国。
他缔造的神圣罗马帝国将在史书中留下辉煌的一页。
【谋局】
我上中学的时候,世界历史课上,老师津津有味地讲德国历史:
“德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个帝国,名字分别用一、二、三,三个数字进行编号,第三帝国各位同学应该很熟悉,就是阿道夫&;#8226;希特勒建立的纳粹德国,那么第一帝国呢,名字叫‘神圣罗马帝国’……”
听到这里,我突然有一个疑问:“德国和罗马有什么关系呢?好像有些驴唇不对马嘴嘛。”
作为学生,有不会的问题应该主动请教老师才对,为了显得自己的知识水平不逊于班里学习好的同学,我就忍了,没好意思多问。考试的时候,相关的题目我答对了,这应该感谢应试教育时期的制胜法宝——死记硬背,这个问题却一直让我糊涂了很多年。
现在我就来解释一下德国和罗马究竟有什么渊源,其实这个问题在本书的前文早就有过涉及,我再来总结一下。
罗马有着璀璨的文化和光荣的历史,作为蛮族的日耳曼人要想得到广大罗马人的承认、得到基督徒们的支持、在政治上站稳脚跟,明正言顺地成为罗马帝国的继承人是达到这些目的的绝佳方法和捷径。
罗马教会在“罗马帝国有限公司”崩盘以后,急需找到新靠山,以保证自己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所以他们必须和西欧的新统治者——日耳曼人进行联合。
在所有日耳曼人建立的国家中,克洛维缔造的法兰克王国脱颖而出。就这样,两颗心碰在一起,撞出火花,久久不愿分开。
市场营销中有一个著名策略:胜招不如求势,求势不如谋局。
让我们看看古代欧洲人是怎么谋局的:
早期的法兰克人虽是未开化的蛮族,在政治道路上他们却妙手频出,令人佩服。
自从克洛维时代开始,法兰克王国就和罗马教会打得火热。到了查理曼,他更是被教皇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也被称为“神圣罗马皇帝”。
此后的法兰克统治者都只是称做“神圣罗马皇帝”,国家却不叫“神圣罗马帝国”。
德国脱胎于东法兰克王国,因此得到“神圣罗马皇帝”这个头衔自然是德国国王梦寐以求的。有了这个称号,德国称霸西欧的正统性就等于得到教廷的认可,罗马文明这盘大餐算是到嘴了,谋取这一称号的伟大任务落到了奥托身上。
【神圣罗马帝国】
当时的教皇是若望十二世(Pope John XII),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教皇,继位时只有十八岁。
意大利国王贝伦加尔二世是个不识时务之徒,他早在多年前就臣服了首次攻入意大利的奥托。面对坐在教皇宝座上的小娃娃,他贪心顿起,想把罗马教会的财产纳入囊中,同时也想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