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部分(第2/4 页)
周阳却要更进一步,要把秦军的功勋昭告天下,这就更难了。虽然都是华夏一脉,毕竟秦汉有别,要汉朝皇帝承认前朝军队的功勋,不是难,是很难!
“大王勿须多虑,皇上圣明,不会使先辈的功名淹没。”周阳很有信心的道:“这是他们该得的!”
要景帝承认南征秦军的功勋,难度虽然大,周阳还是有几分把握。要是别的事,景帝不见得会准,这是开疆拓土,是中华民族的盛事,没有秦汉之别,以景帝之贤明,有可能承认。
尤其是在与匈奴大战之前,若是汉朝承认了秦军南征的功劳,这对激励军心士气,凝聚民心有莫大的好处。百姓就会想,连秦军南征的功劳都承认了,要是他们建功,汉朝一定不会让他们的功劳给埋没。
一语他们该得的,又说到赵佗的心里去了,跪在周阳身前,不住叩头,哽咽道:“谢大帅,谢大帅!”
五十万南征秦军建立了辉煌的功绩,然而,由于秦朝的覆没,天大的功劳给埋没,这是憾事,千古憾事!若是能使之重见日月,那是何等的令人激动!
“咚咚!”
赵佗一颗雪白的头颅不住碰触在冰冷的地面,眼中的泪水涌了出来,哭成了泪人。
二百九十六
“大王,快快请起!”周阳完全能理解赵佗的心情。
赵佗是秦始皇五十万南征大军的最后一员。亦是那支大军的统帅,他对南征秦军有着特殊的感情。这么多年来,他致力于收集南征秦军的骨灰,为的就是让他们魂归故里。
这是南征秦军的遗愿,可是,由于秦朝覆灭,汉朝与南越的微妙关系,处于臣与不臣之间,使得这一遗愿迟迟不能实现。
如今,周阳答应帮着办成此事,赵佗心中的激动远非笔墨所能形容,那是六十多年的心愿啊,换作任何人都会象赵佗一般激动。
“谢大帅!”
秦衣,和一众黑衣秦卫跪在赵佗身后,冲周阳叩头。
他们是秦军的后裔,赵佗的心愿就是他们先辈的心愿,亦是他们的心愿。
“咚咚!”
秦衣和一众黑衣秦卫的额头重重叩在冰冷的地面上,一叩再叩三叩,一口气不知道叩了多少个头。
“各位快快请起,快快请起!”周阳是热血男儿,完全能够明白他们的心情。忙扶起赵佗:“大王,这是我该做的,不必如此!”
周阳是统兵的,若是他和赵佗易地而处,他也会和赵佗一样做,会不遗余力的收集南征将士的骨灰,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魂归故里。
去年与匈奴的大战,汉军将士战死不少,周阳每每梦回,都是与他们浴血拼杀的情景,牵挂着他们,一辈子也不会忘怀。那种感情,是用血与火浇铸出来的,永远不会磨灭。
赵佗喜滋滋的站了起身,笑呵呵的道:“大帅,我现在明白了,你为何能打败匈奴五十万之众了。不为别的,你敢作敢当!弟兄们愿为你生,为你死!”
他的话音刚落,公孙贺、公孙建、秦无悔他们不住点头,大声附和。就是秦衣,也是点头,看着周阳的眼神很有些不同了,不再象适才那般冷漠,而是眼里满是钦佩之色。
赵佗这话说对了,周阳自打统兵以来,说话算数。还没有说话不作数的时候。有此一点,就足以获得军心,得到将士们的爱戴,只要周阳一声令下,就是上刀山,下火海,将士们也会毫不犹豫的去做。
“大王过奖了!”周阳谦逊的笑笑,扫视一眼黑衣秦卫,他们对周阳充满了友善,不再是适才的冷漠之态。
让秦军魂归故里,是赵佗以及这些秦军后裔的最大心愿。周阳却要更进一步,要让他们的功勋昭告天下,任谁都会感激。
周阳区区数言,就获得了南越将士的好感与真心拥戴。这比煌煌之言管用,管用得多。
这事说定了,没必要再留在这里,赵佗请周阳他们一道回王宫。周阳与赵佗一道回去,朱买臣在周阳耳边轻声道:“大帅,这奏章怎么写呢?”
从民族大义上来说,让秦军的功勋昭告天下是应该的,那毕竟是华夏盛事。
可是。要汉朝的皇帝承认前朝的功劳,那不是难,是很难。虽说是华夏盛事,毕竟秦朝给后人骂得体无完肤,骂为暴秦,若是景帝承认秦军的功勋,无异于在给秦朝翻案,会招来无数人的物议与指责,景帝不得不好好掂量。
“写奏章是主簿的事。”周阳笑着撂挑子。
“你……”朱买臣尽管才智不凡,可是,要想说服景帝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