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部分(第4/4 页)
札甲的关系,面部暴露在外,手臂、腿部没什么防护,受伤的机会大得多。如今,给他们配备了新式盔甲,这些问题都解决了,他们的防护能力惊人。
要是再遇上匈奴,匈奴对他们是无可奈何,会有狗咬乌龟,无处下嘴的感觉。当然,这是汉军,不是乌龟,只是一个比喻。
查看一阵骑兵。周阳来到弩阵训练处。
如今的弩阵,与在当初在北边的弩阵有些不一样,一是所有的弩兵全部配发了环首刀和弓箭。按照周阳的命令,汉军不分兵种,骑兵、步兵、弩步,必须要会骑马,要会射箭,要会砍杀,这是汉军的基本要求。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让汉军的攻击力和防护能力大为增强。当敌人冲锋到弓箭范围时,汉军不分兵种。一齐放箭,这箭矢的密集程度就大多了,对敌人的杀伤力相应的就会增加。
学会了砍杀,敌人冲到近前时,就是弩兵也有抵抗之力,不会束手待毙。
弩兵的第二个变化是没有了秦弩,最厉害的是大黄弩。大黄弩的威力不如秦弩,可是,大黄弩比秦弩更加轻便,便于汉军机动。
秦弩是厉害,威力无穷,这是勿用置疑的。去岁一战,若无秦弩助战,汉军未必能取得长城大捷,即使打胜了,代价会更大,大得多。
可是,未来的汉匈大战主要是发生在大漠深处,不是在边关,若是汉军使用大量的秦弩,这会降低汉军的机动能力。
在大漠深处作战,机动能力是首要的。匈奴自小生长在马背上,骑射娴熟,再加上他们是轻骑兵,身着皮甲,背负弓箭,轻便灵活是匈奴最大的长外,是以匈奴来去如风,今日在东,明日在西。
若是匈奴在大漠深处作战,汉军的机动能力不够的话,会吃大亏,拖都会给匈奴拖垮。周阳、李广、程不识他们商议之后,决心放弃秦弩,以大黄弩为主。
战场上不一定要使用最好的,够用就行。大黄弩的威力虽然不如秦弩,却也惊人。足够用了。
毕竟匈奴没有弩。不要说大黄弩,就是近两百年前赵武灵王使用的赵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