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部分(第3/4 页)
一众大臣虽是心有不愿,却也不敢再说,只得眼睁睁的看着戟阵冲过来。
匈奴竟然没有放箭,周阳大是意外。
戟阵虽然威力巨大,可是,全是步兵,在匈奴射程范围的时间会很长,至少要经受十轮以上的箭矢,虽然盾牌保护,代价会很大。
匈奴不放箭,周阳命令汉军也不放箭,免得引来匈奴的报复。
戟阵不断推进,看看差不多了,周阳手中的令旗猛的挥下,战鼓声骤然急促起来,鼓点如雨。
“汉军威武!”
汉军吼着战号,开始奔跑起来。虽是在奔跑,却是阵势不乱,依然整齐。
十几万汉军,和十几万头猛虎何异?这一奔跑起来,那还了得?声威之雄壮,远远超出人的想象,比起骑兵的驰骋,丝毫不逊色。
军臣单于暗暗点头,微露赞许之意,这个周阳治军很有一手,能把汉军训练成这样,不赖了!
可是,任你再厉害,能拿大匈奴的骑阵如何呢?那可是大匈奴的骑阵,大匈奴的看家本领呀!
就在军臣单于转念头之际,戟阵已经冲到近前了。匈奴发一声喊,挥着弯刀,对着戟阵冲了上去。
两片浪潮汹涌澎湃,朝着对方涌去。
两军以攻对攻,就象两座大山一般,轰然相撞。
在相撞的刹那,出现一幕奇观,军臣单于瞳孔猛的一缩,一脸的震憾之色,还带着不解与迷茫。
一百六十八
不仅军臣单于难以置信。匈奴一众大臣,谁个不惊讶?
因为匈奴的骑阵败了!
匈奴的骑阵,闻名天下,东胡、月氏、汉军,在匈奴的骑阵面前,只有挨打的份,那是匈奴的骄傲,是匈奴的看家本领,竟然连这都败了,谁能相信?
更别说,打败匈奴骑阵的是步兵,还是在进攻之中打败的。
步兵防守,凭借坚固的阵势,打败匈奴,匈奴遇到过。可是,步兵在进攻中打败匈奴骑兵,还是破天荒的第一遭。
若是汉军用弩阵把匈奴骑阵打败,匈奴君臣一点也不觉得奇怪,毕竟弩是骑兵的克星,败在弩阵手上,没什么好惊讶的。
偏偏打败骑阵的是一直处于劣势的步兵。这太难以让人接受了。谁相信咸鱼会翻身?
军臣单于嘴巴张了老一阵,这才惊讶的道:“这是怎么回事?”
对这个问题,谁又能解释呢?就是对汉朝非常熟悉的中行说,也是无法解释。
骑兵的驰骋固然可怕,但是,骑兵与骑兵之间,得有一定的距离,象影视剧中那般,人挨人的驰骋,那是追求视觉冲击效果,并不是真实的战场。要是骑兵与骑兵之间没有足够的距离,那会发生碰撞,会引发混乱。
与骑兵正好相反,戟阵中的汉军却是人挨挨人,只要有一点点距离,不发生碰撞就行,因为人比马灵活。
这就造成了一个很严重的后果,往往一个匈奴要面对三五个汉军。这还仅仅是横向来说,戟阵是梯次配次,有不错的纵深。把纵深的汉军算上去,一个匈奴就要对付十几二十个汉军,也就是十几二十枝长戟。
在如此之多的长戟面前,谁能对付得了?一旦撞在一起,吃亏的肯定是匈奴。
匈奴是冲过来的,在即将相遇时,汉军把戟斜向前指,戟的尾部拄在地上。匈奴冲击力越强,受到的杀伤越猛。
前面的戟只要让匈奴的冲锋受挫,后面的戟就刺了过来。如此一来,匈奴就是伤上加伤,一个人往往是给捅出好几个十数个窟窿,要想不死都不行。
若是匈奴不冲锋,站在那里等汉军冲上来,那又是另一番景象。
汉军会把十几枝甚至更多的戟集中在一起,对着一个匈奴捅去。在一丛长戟的狠捅之下,匈奴能活命吗?
结局是不言自明的。
匈奴的冲锋受挫,汉军甩掉戟上的尸体,长戟斜向前指,排着整齐的队形,又冲了过来。
一望之下,只见不计其数的长戟好象无数条毒蛇,狠狠的钻进了匈奴的身体,不论是人,还是马,触之即亡。
若匈奴有长矛或戟这样的长兵器,还可以凭借战马的冲击力进行对攻。问题是,匈奴没有这些长兵器。只有弯刀,根本就够不着汉军,就给汉军捅死了。
在戟阵的攻击面前,匈奴根本就无法抵挡,不败能行吗?
戟阵中的汉军,不象海潮,倒象一堵铜墙铁壁,凡是给扫过之处,匈奴纷纷后退。
“汉军威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