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部分(第3/4 页)
不远处有一片树林,树木在风中微微摇晃,发出“沙沙”的响声。
周阳身后,是上百面大鼓,上百鼓手手握鼓槌,站在战鼓前。静等周阳的号令。
抬起头,望望天空,日当正午了。周阳右手一挥:“击鼓!”
“咚咚!”
如雷的鼓声响起,百里皆闻,远远传了开去。鼓声足足响了一盏茶时分,方才停歇下来。
这里,除了上百面战鼓和鼓手,以及护卫的建章军以外,什么也没有。在这里击鼓,真不知周阳闹什么玄虚。当然,兵士们不会问出来,只是把这疑问埋在心里。
“隆隆!”
一阵闷雷似的蹄声传来,先是很轻微,要不是耳音好,还听不见。随后,这蹄声越来越响,好象炸雷在轰鸣似的。
一朵火烧云从西边出现,朝着山岗快速移动,不多一会儿,就近了许多。可以看清了,正是骑着战马赶来的汉军。
与此同时。在东边也出现一队汉军,急速驰来,溅起的烟尘好象一条怒龙似的。
一队又一队汉军不时出现,快速集结。不大一会儿,数万汉军就集中在这片草原上了。
周阳看在眼里,大是欣慰。战争嘛,不可能把军队集中在一起,而是要分成很多路行军,他们能否按时赶到,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决定战争的成败。
正是从此点考虑,周阳才决定来一次实战演练,把数万汉军分散到不同的地方,给他们的军令是,要在一天半之内赶到战鼓响起之处。
要让他们能按时赶到,就得让他们辨清方向。在草原上,认准方向很难。周阳现在没法造指南针,就教他们一些辨别方向的实用技巧,看来,他们掌握得不错。
一骑飞驰,正是飞将军李广,飞马赶来。来到周阳面前,以军礼相见,在马上抱拳施礼:“末将李广,见过大帅!”
“飞将军,辛苦了!”周阳回礼。
“末将程不识,见过大帅!”程不识紧跟着赶到。
“末将公孙贺见过大帅!”
众将一个接一个的赶到,向周阳见礼。
叙礼毕,周阳问道:“行军中。可遇到问题?”
“大帅,没什么问题!”李广大笑着回答,声若洪钟,震人耳膜:“大帅教的法子真好用,带上一根竹竿,往地上一插,把影子连在一起,就能找到方向,真是神奇。”
汉剑太短,找方向不太准,用竹竿就更加准确了。
他这话,立时得到众将一片附和声,个个说这法子好用。要是有时间,把指南针造出来,就不用这么麻烦了。
在这些人中,得益最大的就是李广了。历史上的李广,率领军队在大草原上行军,总是“失期”,也就是没有按时赶到,那是因为他很难找准方向,跑错地方了。
就是“漠北决战”,他也失期了。等他赶到时,卫青都打得“单于夜遁逃”了。
经过周阳的调教。李广对方向的辨别能力大增,再也不会失期了。
“大帅,说好的,我第一个赶到,该归我指挥。”李广拨马来到周阳身边,不管三七二十一,掏出令旗,就发号施令了。
“谁说第一个赶到就能发号施令了?”程不识不依了。
“上次你们深入大漠,我留守了的,这指挥当然归我!”李广当仁不让,一挥令旗:“装弩!布阵!”
汉军得令。跳下马来,把部件从马背上取下来,开始组装弩。
自从弄回四千多架秦弩,周阳就集中精力训练汉军用秦弩。秦弩的使用,和大黄弩差不多,这不是难点。难处在于,需要大量的弩手,这可是让周阳大伤脑筋。
原先的弩手,因为会骑马,会射箭砍杀,再有此次深入大漠的历练,不少人已经成长为真正的骑兵了。尽管他们和骑兵精锐还有很长的距离,对于急需骑兵的周阳来说,这已经很不错了,自然是把他们调入了骑兵。
这一来,这弩手就紧缺了。四千多架秦弩,就需要三两万弩手。再加上不少弩手当了骑兵,这弩手紧缺程度可想而知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从步兵和车兵里抽调,对他们紧急训练。首先得教会他们如何用弩,其次就得教会他们骑马。
好在,边军都是精锐,训练倒也不算太费事,经过这些天的训练,他们的进步相当大。周阳决定在今天进行弩阵演练。
弩阵是秋后大战,周阳手中唯一的王牌,自然是要下一番功夫,这演练是少不了的。
弩手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