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页)
么自然地进入了“规定情境”。
“哇……我妈病了,住院了,你快来吧!破伤风!”考试那几天,我妈刚巧因为破伤风住进了医院,所以连素材都是现成的,让我由着性子发挥,渐入佳境。
我实在不能忘记那最后一刻,要和“爸爸”挂电话的时候,是喜剧天分还是童心未泯,我居然鬼使神差地抽泣道:“爸,你快……快来吧,来的时候给我带……带两瓶酸奶!”话音刚落,我听见所有的老师都哈哈大笑起来,大概他们觉得这孩子太有意思了,这会儿还惦记着吃呢。
听到他们笑,我突然有了种预感:成了!我会哭,会哭就没问题了!
出了考场已是天色擦黑,我心情奇好,一路唱着歌走回了家。
6月30日,人艺发榜,“宋丹丹”3个字不出所料地榜上有名。晚上,我爸下班回来,买了一大堆好吃的,光酸奶就不止两瓶。
“我一猜丹丹就考上了!”这是他进家门说的第一句话,“今天早上,我一进办公室,打开报纸就看见红彤彤‘喜盈门’仨大字,占一整版。太吉利了!我当时就一动心思——今天家里准有喜事!”您瞧,人逢喜事看什么都顺眼,电影《喜盈门》做个广告也成了专为您家张灯结彩了。
从那天起,我郑重其事地开始减肥。我要和李婉芬老师的预言作斗争。半年以后我再回家,已经成了个标准的瘦子。院儿里的小孩儿见了我无比惊讶:“丹丹,真是你吗?你这脸,打老远一看就剩个大鼻子了!”那时候我们还在剧院洗澡,我总是希望碰上李婉芬老师,希望她重新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地打量我一番。
我也慢慢地开始显露出喜剧天分,特别是演“老太太”的天分。同学的小品里要是缺奶奶我就去帮人家演,班里有人来观摩教学时,排演的小品也多是我自己编的。
在人艺,我非常幸运地与老一代演员同台演出过,包括《茶馆》、《红白喜事》。他们在做人的方面给了我莫大的影响。于是之老师写过一本书,他在书里说郑板桥的竹子之所以“好”,并不因为它“像”,画竹子很容易,寥寥几笔,但郑板桥的竹子透着作者的胸怀和品位,画如其人。
看于是之老师表演,我渐渐悟到,戏演得好,倚仗的是“术”和“道”。“术”是技术,唱歌、跳舞、节奏感、幽默感:“道”则是认知,你对世界的认知,对人和事物的认知。于是之老师在《茶馆》里扮演王利发,教人一看便知,这是一个富有学识的知识分子在诠释一个小市民,这个人物有文学性,有表演者赋予的很多定义。如果找一个真正的茶馆老板来演他自己,结果一定是另外一回事。
所以在我们结婚8周年的庆典上,在我自己虚设的“奥斯卡”仪式中,我第一个要感谢的就是张旗。她的一个偶然的举动改变了我的人生,使20岁的险些去卖了酱油的我峰回路转走进艺术的殿堂,传承了老一辈艺术家的好恶和趣味,慢慢成为了今天的我。
张旗帮我垫的那两块钱我至今欠着。利滚利情生情,我是怎么也还不上了。
一个文学青年的梦
从人艺毕业以后,有一天,同剧院的梁月军找到我,告诉我她的一个朋友正在挑演员,演一个和工读学校有关的电视剧。她让我去剧组试镜。
到了剧组所在的招待所,有人领我见了导演。我在导演面前对着镜头说了几句台词,导演头一点:“行,就是你吧,你演宋晓丽。”那时我还不知道这部电视剧叫做《寻找回来的世界》,也不知道我所“试”的角色是一个女混混儿。
我高兴极了。在那个年代,得到一个电视剧的角色,无异于“飞黄腾达”的开端。因为人们能看到的电视剧太少了,但凡有一个人演,就准有一百个人看。
我回到剧院大声宣布:“我准备去拍电视剧了,马上就签合同!下面的戏不要安排我的角色了。”接下来同事们一见到我就问:“哎,你怎么还没去啊?什么时候拍?”我骄傲地告诉他们:“下礼拜!”过了好几个“下礼拜”以后,剧组那边杳无音信,我觉得有点不对劲儿。我照着他们留给我的电话号码打过去,天啊,整个摄制组已经搬离了那家招待所!
我马上去找梁月军,她七弯八绕帮我找到摄制组的新地址。我风风火火就去了,进了房间一屁股坐定,面前是剧组里的三五个人。
我胆子很大。我开始悲愤地控诉:“你们这算怎么回事?你们改变主意了不要紧,但必须告诉我。这是对我的起码的尊重。我已经告诉剧院领导我要拍电视剧,所有人见到我都问我什么时候开始,我老告诉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