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二狗,你怎么看(第1/2 页)
回到大营,各队汇报了自己遇到的情况,几乎一模一样。
蛮族主帅一脸危险的看向一个中年文士,等着对方给个交代。
文士同样惊讶,没想到自己一方的计谋就这么被识破了。
不过他们的任务是让蛮族拖住镇北军,其他不重要。
话又说回来,当初他跟蛮族汇合之后,看了眼蛮族集结的人数就知道他们在打什么主意。
现在这个情况,可以说正好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蛮族攻占那些世家囤积粮草的城池,完成劫掠之后,按照约定是该撤退的,可为了让蛮族出兵,他们并没有在这件事上多做纠缠。
边军换装了金属盔甲,以他们对边军的了解,蛮族攻下边城很难,囤积粮草的城池虽然会被占领一段时间。
但只要边城没被攻破,庆王造反成功,到时候自然会有援兵,蛮族不撤也得撤。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会和蛮族合作的原因。
现在虽然解决了庆王一方的后顾之忧,但答应好的粮草蛮族没拿到手,这件事需要解决,如果不给一个解释,蛮族很有可能退兵。
没收到造反的结果之前,蛮族一定不能离开。
这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平西军驻扎的区域。
应对方法也很简单,允许他们自由劫掠,再画个大饼,以原本答应的条件为基础,给这些外族更多让步。
同时给世家传消息,让他们提供粮草。
一套三连下来,外族很快同意,不过并没有立即进攻,而是等待粮草,同时派小股部队外出劫掠。
原计划行不通,那就启动备用计划。
世家什么德行,外族看的更清楚,只要能挣银子,什么大乾禁令,在他们眼里就是个皮。
以前走私的粮食,盐,铁,丝绸,哪个不是世家主导。
蛮族出动的军队数量超过十万,面对三十万镇北军,拿庆王许诺的好处以及劫掠为主。
抢土地虽然同样重要,但他们更愿意在庆王和皇帝拼个你死我活之后,再动手。
现在耗时间,他们当然愿意。
大乾国内的情况同样没按照预订的剧本走,这个剧本是皇帝的剧本。
按照皇帝的猜想,由外族牵制边军,庆王起兵之后,先占领惠州和海州,调动常备军支援,半路埋伏,削弱皇帝的实力。
然后包围京城地区,攻克京城外围,最后聚兵京城。
边军被牵制住之后,庆王确实起兵了,可并没有进攻海州和惠州的意思,只是做出一副随时进攻的架势。
三十万常备军,惠州和海州各派去五万支援。
皇帝的打算是利用守城优势,耗光庆王布置在两州的军队,然后调头夹击庆王中军。
可庆王在两州的军队只是摆架势,喊口号,劝降,就是不进攻。
庆王用十几万人拖住了皇帝五万惠州军,五万海州军以及十万常备军。
反倒是京城周边的八座卫城,先后遭到攻击。
八座卫城,有两座直接投降投降,很明显,这两座卫城的守将早就被庆王收买了。
其余六座卫城,开战不到一天,守将战死,根据影子跪下的暗探汇报,庆王一方派出六位猛将。
这六人和守将交手不到五个回合,通通被斩于马下。
这让皇帝惊讶了一下,影子更惊讶,因为他对这六人中的五人没有任何信息,就像突然冒出来的。
如果不是突然冒出来的,那就只能说庆王和世家的保密工作太到位,外界没有这几人任何消息。
唯一有消息的只有一人,这个人叶小飞也见过,就是当初陪着庆王世子一起来京城的那个护卫。
朝中部分大臣倒是很看的开,不管谁当皇帝,都需要有人替他办事。
刚进入朝堂不久的这些人倒是急了,他们都是皇帝刚提拔上来的,屁股底下的位置都是世家官员死后腾出来的。
庆王上位之后,这些位置必然会重回世家成员手里,而他们,只能给皇帝陪葬。
六座卫城被围,要么放弃,要么调兵支援,京城还剩二十万常备军,还能支援。
面对朝臣的建议,叶小飞扔出去一个白痴的眼神。
根据影子收集的消息,庆王身边还有近十万人,这些都是世家和庆王的精锐。
二十万常备军,十万禁军,需要做的不是支援那几座卫城,而是守卫京城。
而且庆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