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洛阳纸贵(第3/5 页)
异的书简?我们这支队伍》:“自古以来,诗人唱和,赠友明志,尝有洛阳纸贵之说。”5
成语辨析
“洛阳纸贵”这个成语源自西晋时期左思撰写《三都赋》的故事。当时他耗费光阴完成这篇巨作,一经问世便引起轰动,人们争相传阅抄写,导致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价格飞涨。由此可见,“洛阳纸贵”着重突出的是文章本身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水准,其精妙绝伦的构思、优美动人的文字以及深刻独到的见解令人赞叹不已。
而“有口皆碑”则侧重于描述某些人的善举或杰出成就赢得了众人广泛的传颂和赞扬。这些人可能通过无私奉献、英勇行为或者对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等方式,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并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楷模和榜样。他们的事迹如同丰碑一般,深深铭刻在人们的心间,被口口相传。
“交口称誉”更进一步地强调了某个人所做之事获得了大家毫无保留的认可与极力推崇。这里不仅体现出人数众多的一致性评价,还包含着一种热烈而积极的态度。当一个人能够引发如此高度的赞誉时,说明其所行之事必定有着非凡之处,无论是创新理念还是卓越成果,都足以让人们心悦诚服地为之喝彩叫好。
最后,“有目共赏”主要针对那些能够给人带来视觉享受或心灵震撼的精彩画面。它可以是一幅美轮美奂的画作、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或是一处引人入胜的自然风光等等。只要是能让人眼前一亮、由衷感叹其美妙之处的景象,都可用此词来形容。总之,这四个成语虽然都表达了受多人称赞之意,但各自侧重点有所不同,使用时需根据具体语境加以选择。
参考资料
[1]
洛阳纸贵
·
汉典
[引用日期2020-05-16]
[2]
王俊编着
·
读成语·识天下
走进中国传统文化
勤奋篇
1[m]
·
北京:开明出版社
·
2015.07:89-91
[3]
《国学典藏》丛书编委会编着
·
文字上的中国
成语[m]
·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2018.01:150
[4]
汤木编着
·
成语故事[m]
·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
2015.03:132
[5]
中国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编纂.汉语大词典
第5卷[m]: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11:1177
听着语文老师温柔地讲解,我面前渐渐浮现出一个场景——我仿佛置身于古代洛阳的街市之中。热闹的集市里,人群熙熙攘攘,街边的书肆前人满为患。伙计们忙得满头大汗,不断地拿出新的纸张供人们抄写《三都赋》。
我看到一个年轻书生,衣着朴素但眼神炽热,他好不容易挤到桌前,小心翼翼地拿起笔,一笔一划地抄写起来。旁边一位老者一边抄写一边摇头晃脑地诵读,口中不时发出赞叹之声。
不远处,几个富家子弟正商量着要用高价买下所有剩余的纸张,以免抄写中断。他们互相争论着到底谁出的价钱更合适,脸上满是急切。
而角落里,一个落魄文人望着这热闹的场景,眼中满是羡慕与向往。他握紧了手中破旧的笔,暗暗发誓也要写出这样轰动全城的佳作。此时,一阵风吹过,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像是对左思才华的赞歌,这股热潮在洛阳城中持续蔓延着,见证着一部伟大作品的辉煌时刻。
我正沉醉于这场景之时,忽然听到身旁传来一声叹息。转头看去,是一位中年文士。他见我看他,便说道:“左思之才,确是惊人。只可惜如今这世道,像这般潜心创作的人太少喽。”我好奇问道:“先生何出此言?”他苦笑一声,“如今多是些追求速成之作,只求博眼球,哪还有人像左思那般肯耗费十年心血于一书。”
说话间,那边富家子弟已经谈妥价钱,抱走了大量纸张。而更多的普通百姓仍围聚在书肆周围,渴望能得到一张纸来抄写。那文士见状,又感慨道:“不过这《三都赋》倒是让世人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