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3/4 页)
追赠平原郡公,谥为忠壮,由他的长子继承父爵。英勇不屈的刘弘基则恢复了全部官爵。
李渊在皇宫举行了盛大宴会,犒劳胜利归来的将士们。他看似随意地对群臣说道:“各位共同拥戴辅佐,使朕成就了帝业。如果天下平定了,大家可以共保富贵。但如果让王世充之流得了志,各位还会有后代吗!像薛仁杲君臣这个下场,难道不该作为我们的前车之鉴!”
平定西秦后,长安从此高枕无忧,大唐的兵锋即将转向东方。根据这一考虑,李渊任命李世民为太尉、陕东道行台尚书令,让他出镇长春宫,关东兵马全受他一人节度。他任命刘文静为户部尚书,兼任陕东道行台左仆射,同时恢复了殷开山的爵位。
在向父皇详细讲述战争的经过时,李世民专门提到了众将领当面争抢珍宝的细节,乐得李渊开怀大笑。李世民还告诉父皇,他当时非常犹豫,很想动用军法制止,但后来还是默许了。从这件事得出的经验教训是,以后不能带着众将官前去查看府库,只需令房玄龄、杜如晦几人直接处理就够了。另外,既然对珍宝的热爱和期待是人之常情,那么,将来在胜利之后,可以主动从府库中拿出一部分珍宝,赏给有功之臣,这样更能增强将士们的斗志。
“你的考虑很对。”李渊赞许道。“众人热爱珍宝,想把家庭弄得漂亮一些,奢华一些,正可以让朝廷因势利导,用功名利禄吸引和激励他们为大唐建功立业。”
李世民又告诉父皇,当时在场人中只有屈突通一人秋毫无犯。李渊听了,立即派中使把屈突通召进宫殿,亲切地对他说:“公清正廉洁,始终如一,真是名不虚传啊。”
他当即赏赐屈突通金银六百两、彩物一千段。屈突通叩头谢恩。李世民在旁笑容可掬地看着这一幕。
第十章 十八路反王
在庆祝唐军胜利归来的宴会上,李密显得郁郁寡欢。他以堂堂英雄之身,竟被任命为光禄卿,负责筹办朝廷宴会中上菜进酒一类的事务,令他深深感到羞耻。退朝后,一连几天,他都呆在公馆里不出门,心情很不愉快。
当初李密率二万人马向长安进发时,皇帝李渊派出一个又一个的使臣前来迎接慰劳。“我曾经拥有百万之众,一朝落到这个地步,是天意使然啊。”李密兴奋地对身边人说,“现在失败后投奔唐国,如果蒙受特殊的礼遇,我定会竭尽忠诚,对得起人家!山东一带我还有几百座城池,他们知道我到了这儿,见了我派去招抚的人,肯定都会归附唐国。到那时,我和东汉的窦融窦融:东汉初年名将,曾割据河西,后主动归附汉光武帝刘秀,被任为大司空,极尽恩宠。比起来,功勋也不会显小。难道不会给我一个宰相级的职位?”等到他们来到长安,李渊接待他们的礼数一点也不隆重,朝廷有关部门对他们也不大友好,那二万人的队伍得到的粮食都不够吃,将士们都感到失望,一时颇多怨言。掌权的裴寂等人又来向李密和众将领索要财物,令他们心里愤愤不平。而李渊也并没有如李密所愿,封他为宰相,仅仅封他为光禄卿、上柱国、邢国公。这光禄卿竟是一个服侍人家吃喝的角色!对于曾经做过战争领袖的李密来说,这职位实在是太不合适了。尽管李渊待他很亲切、很尊重,言谈中常称呼他为弟,还将叔舅的女儿独孤氏嫁给他,但他总觉得这一切都是虚的。
一日夜晚,王伯当来府上看望他。王伯当虽说被李渊封为左武卫大将军,但也以李密受到的冷淡引为耻辱。
“天下大事,全看明公心里怎么看待。”王伯当劝慰李密道,“现在徐世在黎阳,张善相在罗口,河南兵马屈指可计,这里的确不是我们久待之地!”
李密于是拿定主意,决意离去。他假意向李渊献计说:“臣凭空接受了皇上的封赏,干坐在京师,没做一点实事回报;山东一带有不少队伍是臣过去的部下,请派臣前往招抚他们。凭着我大唐国威,臣消灭王世充就如同从地上拾起一根草芥一般容易!”
李渊听说李密的许多旧部都不愿归附王世充,也想派李密前去招抚。不久前,就在李密刚刚到达长安后,李密的记室魏征由于没受到朝廷重视,为了建功立业,便上表自请前往山东招抚,李渊任命他为秘书丞,指令驿站用快马把他送到黎阳。黎阳守将徐世与魏征关系很好,魏征将李渊的一封亲笔书信交给徐世,劝他早日归附大唐。
徐世决定归降,他对长史郭孝恪说:“这里的军队和土地,都是属于魏公李密的;如果我上表将它们作为自己的东西献给大唐,岂不是从主人的失败中捞取好处,自以为功,来博取富贵?这种行为我以为是十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