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越俎代庖(第2/4 页)
君赞誉。
国君得知小李技艺已有所成,决意命其独立承建一座小庙。于是,国君遣使传讯鲁班,令其携小李赴此重任。
鲁班得此消息,喜忧参半。他深知小李虽技艺精湛,然于庙宇制作尚缺经验。
鲁班决意亲自引领小李完成此任,希冀能助其攻克难题,传授其新技巧。
他们一路餐风饮露,历经风雨的洗礼,路途如羊肠般崎岖,然而鲁班始终如春风般为小李鼓劲加油,如明灯般悉心指导其解决诸般难题。
最终,他们如凤凰涅盘般成功地完成了小庙的建造,国君龙颜大悦。
国君对鲁班和小李的努力和贡献赞不绝口,他决定论功行赏。
国君对鲁班说:“你虽已至暮年,却如苍松般对木工技术的掌握游刃有余,你的经验和智慧如春雨般滋润着小李的成长。”
国君又对小李说:“你是一颗璀璨的新星,你的努力和聪明才智如繁星般令人瞩目。你从鲁班那里汲取了诸多宝贵的经验和技巧,我坚信你的未来必将如旭日东升般辉煌灿烂。”
他们听后心花怒放,如沐春风。鲁班和小李的故事成为了后来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成语:“越俎代庖”。其意为一个人越俎代庖,不顾自己的本职工作,擅自替别人完成任务。这个成语的典故正是源自于此。
听着语文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解,我眼前仿佛浮现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画卷。——鲁班带着小李站在刚刚建成的小庙前,阳光洒下,将小庙映照得神圣而庄严。这时,旁边走来一个老者,看了看小庙,摇摇头说:“这庙虽是建成了,但其中有些构建本应是更专业之人所为,你们此举可是有点越俎代庖啊。”
鲁班一听,心中不悦,说道:“我只是想传授我的徒弟更多东西,何来越俎代庖之说?”老者笑了笑,指着庙顶一处略显粗糙的雕刻说:“这部分本该是雕工大师的活儿,你虽手艺精湛,但毕竟不是专攻于此,就像庖人有庖人的活儿,尸祝有尸祝的事儿一样。”
小李听了若有所思,看向鲁班。鲁班沉思片刻,叹了口气说:“或许你说得有理,我们虽一心只想建好庙,但确实有些逾越了。”从此,鲁班更加注重各司其职,教导小李也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事,莫要轻易涉足他人专长之处。
在中国古代,流传着这样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在上古时期唐尧和虞舜统治的年代里,帝王之位并非世袭相传,而是通过一种被后世称之为“禅让”的方式交替传承。先是尧将自己的帝位禅让给了舜,而后舜又将这至高无上的权力交予了禹。这段历史时期因此而得名“禅比之世”,成为了千古传颂的佳话。
话说当年,尧在决定将帝位禅让给舜之前,曾四处寻觅德才兼备之人来继承大统。经过多方考察与探访,尧听闻了许由这位贤人的美名。众人皆称赞许由品德高尚、才华出众,乃是世间难得一见的贤良之士。于是,尧亲自登门拜访许由,并诚恳地表示希望能将帝位相让于他。
然而,面对如此巨大的诱惑,许由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尧的好意。他深知这帝王之位责任重大,需要承担起治理天下苍生的重任。而自己生性淡泊名利,志不在此,唯恐难以胜任这等关乎万民福祉的要职。许由向尧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和理念后,担心尧继续劝说挽留,便连夜匆匆逃离,一路来到了箕山(位于如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一带)。在这里,许由选择在颍水之畔隐居起来,过上了与世无争、宁静自在的生活。从此,他远离尘世喧嚣,潜心修行,以山水为伴,与自然相融。
《庄子、逍遥游》记载一段当时许由对尧所说的话:
“你治理天下,已经治理好了。而要我来替代你,这不是让我享受现成的名声吗?所谓‘名’,乃是‘实’的附属品;‘实’是主,那么,‘名’是客,也就是让我作客吗?‘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我要这么大的天下干什么?请你打消原意,回去吧,我不能替代
你。‘庖人〔庖pao〕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zu〕而代之矣’。”(樽,酒杯;俎,祭祀时用以载牲的礼器。)
我听着语文老师温柔地讲解,面前渐渐浮现出一个场景—我看到尧站在许由的茅屋前,周围是茂密的山林。尧一脸诚恳地再次劝说:“许由兄,天下百姓需要你这般贤德之人引领,我自觉才能不及你。”许由走出茅屋,望着远方的山水,平静地回应:“尧帝,如那厨师与祭祀者各司其职一般,你已将天下治理有序,我若取而代之,便是违背自然之道。这世间万物皆有其规律,不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