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穿越到明朝靖难的小说 > 第167章 组建东宫

第167章 组建东宫(第1/3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诸天穿越,从慕容复开始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从霸主尼多王开始傲视群雄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三国如烟穿成猎户后我养了未来首辅戏说嬴政天子宁有种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星穹铁道:此生只为知更鸟杨建波唐朝风云传奇崩铁:是藏剑不是魔阴身情牵盛世恋歌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人在锦衣卫,开局领悟洗髓经三国:从佃农开始横推天下!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穿越红楼后我竟然六元及第

京城的皇宫笼罩在一片庄严肃穆又暗藏波澜的氛围之中。朱棣在内心深处,虽早已认定了长子朱高炽为太子之位的人选,但没有昭告天下之前,还是忍不住要权衡一番。

朱高炽生性沉稳,为人忠孝仁厚,在靖难之役期间,以世子之身留守北平,面对李景隆率领的五十万大军围城,他镇定自若,指挥若定,仅以万余兵力成功坚守城池,为朱棣的后方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且,朱高炽对儒家经典有着浓厚的兴趣,身边也围绕着不少饱学之士,其治国理念深受儒家思想熏陶,这让朱棣看到了他作为守成之君的潜力。而且朱棣更看重的,是朱高炽生了一个好儿子,他的好孙儿——朱瞻基。

如果说朱棣对朱高炽还有担心和不满意的地方,那就是早先朱高炽身体肥胖,行动不便,虽说这几年经过调养已经大有改善,但相较此子朱高煦,他还是缺乏那种驰骋沙场的英武之气,与朱棣心中理想的帝王形象略有差距。

但权衡再三,朱棣还是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毕竟,一个王朝的长治久安,不仅仅需要军事上的勇猛,更需要仁德宽厚的治国之道。而且他相信伴祥瑞而生的好孙儿朱瞻基一定会成个一代圣君。

想到朝中百官大多都支持长子,自己心中也确定了长子朱高炽为太子之选,朱棣便清了清思绪不再纠结,转而开始全身心地思考起东宫官员的班底来。

东宫官员肩负着教育与培养太子、巩固皇权传承的重任,这一重任犹如千斤巨石,压在朱棣的心头,让他深知对其筛选不可有一丝一毫的马虎。

而且,朱棣还有自己的一番心思。他得位不正,从侄子手中夺得皇位,这在当时的封建礼教观念下,难免会遭受一些质疑。于是,他迫切地想做出一番文治武功,向天下证明自己才是皇考朱元璋的正统继承者,是大明真正的天选之主。

那些番邦部落,尤其是北方蒙古各部虽然表面上归顺大明,可实际上确实野心勃勃,就像一群隐藏在暗处的饿狼,你强大的时候,他们便会乖乖顺从,甚至如同哈巴狗一样摇尾乞怜,但一旦让其得到机会,必会南下侵扰大明,烧杀抢掠,涂炭百姓,狠狠咬上你一口。

朱棣回想起自己身为燕王就藩北京时,便与蒙古北元交战多年,深知蒙古各部的狼子野心。如今身为大明皇帝,他心中一直盘算着亲征漠北,以绝后患。

然而,当下天下初定,百姓历经战乱,急需休养生息。户部尚书夏元吉和一众大臣都极力劝阻他勿生兵事,让大明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但朱棣心意已决,他知道,日后自己还是要御驾亲征漠北的。

一旦自己带兵出征,太子就需要代行皇帝的部分职责监国理政。这就要求东宫官员不仅要具备卓越的学识和品德,能够悉心教育太子,还要凭借其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协助太子处理各种政务,如审核奏章、制定政策、任免官员等,以减轻太子的工作负担,确保国家这部庞大的机器能够正常运转。

因此,詹士府官员的主要班底肯定是要以精通政事的朝中要员为主,而其他的,也需要选拔任用一些年轻人,为朱高炽储备人才。毕竟,一个优秀的太子,需要在不同年龄段、不同背景的人才辅佐下,才能全面成长,为日后君临天下做好充分准备。

当然,身为皇帝,尤其是像朱棣这种造反出身的皇帝,自然深谙权力平衡之道。他深知,除了太子的东宫官员要德行高尚,能够尽心辅佐太子,还要想办法制约一下太子的权力。自己这长子虽然忠孝仁厚,但万一羽翼丰满之后,被那些东宫官员一撺掇,也有样学样地造反夺自己的位,那可就万事皆休了。

这种担忧,如同隐藏在心底的阴影,时刻提醒着朱棣在选拔东宫官员时,要做到既给予他们足够的权力辅佐太子,又要自身拥有极高的德行对太子言传身教,同时也要对自己绝对忠诚,巧妙地对太子加以制衡,防止其滋生野心。

朱棣在文华殿内,独自一人来回踱步,时而皱眉沉思,时而抬头望向殿外的天空,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朝中各位大臣的身影,权衡着他们的利弊。经过多日的深思熟虑,朱棣终于有了主意。

他决定东宫的官员主要还是以内阁和各部尚书为班底搭建,这样既能保证东宫官员具备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卓越的理政能力,又能通过内阁和各部之间的权力制衡,避免太子权力过度膨胀。

四月初一,阳光透过紫禁城的重重宫墙,洒在奉天殿的金砖之上,熠熠生辉。朱棣身着明黄色的龙袍,头戴冕旒,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威严。他缓缓开口,下旨

目录
一人:开局飞雷神,妖孽小师叔网王之未来生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