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第3/4 页)
章来看,他其实不太了解资本主义,也不太了解马克思主义者(包括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
对资本主义的看法。
他
628
806胡绳文集
实际上是把“文化大革命”中的那种粗糙的、幼稚的,也是荒谬地对待资本主义的看法当作立论的对象。
按照这种看法,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的一切东西都必须否定和排斥。其实这不能代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一向的看法。
但是应该承认,我们过去对资本主义的科学分析是很不够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顶峰,社会主义是可以从那里学一些东西的。但是,正如《决议》指出的,要屏弃维护剥削和压迫的资本主义思想体系和资本主义制度,屏弃资本主义一切丑恶腐朽的东西。张贤亮的文章忽略了这个方面。我们要学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资本主义的经济运作和政治运作、科学文化建设中有许多经验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当然不能照抄)。既然唐太宗“贞观之治”可以借鉴,资本主义的经验为什么不可以借鉴呢?过去,我们有些宣传,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的宣传有片面性,把资本主义描绘得一团漆黑。
有的人出国一看,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就要给它“平反”。这就从反对一种极端走到了另一种极端。对待这样的思想问题,必须采取《决议》中所说的讨论的方法,说理的方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教育和疏导的方法来解决,而决不能打棍子、抓右派,用行政手段处理。在讨论和批评中,要认真考虑人家在什么情况下,针对什么讲的,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用行政手段容易,就是搞一个运动,也不过半年一年就行了,但解决不了任何思想问题,而且只会造成恶果。我们决不能重复这种错误。我认为,张贤亮的文章对他自己提出的问题所作的答案,有些可能是不完善的或有很大的片面性,但他提出的这些问题,还是值得认真思考
629
胡绳文集906
和研究的。用讨论和批评的方法来解决思想问题比较难,是要有耐心,花苦功的。这就对我们,特别是在社会科学战线上的同志提出了任务,而这个任务我们是还远没有做好的。
总之,《决议》提出的任务不是高不可攀,不能做到的,而是可以做到的,但要用很大努力才能做到。
《决议》好就好在这里。
1986年9月24日在一次党的会议上讨论《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时的发言,其主要内容曾于1986年10月11日在《文艺报》以答本报记者问的形式发表,标题是《我们共同的理想和经验》。张贤亮同志看后给作者写信,对文中说到他的那段表示赞同
630
016胡绳文集
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所应起的社会效果
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讲社会效果。——不是为研究而研究。
社会效果,也许可以分成两方面看。
为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各方面的长远决策和短期决策起作用,是我所说的社会效果的一个方面。
中国这样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从水平很低的物质技术基础上起步,用一个不长的历史时期(可能还要六七十年,但作为历史时期来看是不长的)
,使自己发展成较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实践。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同这个伟大的实践结合。脱离这个实践,社会科学研究就没有生命力。
一定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地研究实践中的经验,给以科学的总结;不断地根据实践经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不断地研究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新问题,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在广大人民,包括广大知识分子的自我教育中起作用,这是我所说的社会效果的另一个方面。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发生的迅速变化,不能不影响
631
胡绳文集116
到人们的思想意识,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人们的思想意识既要坚持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又要能适应当前社会生活中发生的许多变化。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也是人民自我教育的过程。
正如党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所说,“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