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2/4 页)
员会作出的决定。
北欧亚联邦总统叶利奇多夫拒不服从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命令,号召举行政治罢工,抗议亚奴耶夫等人发起的行动。20日,莫斯科实行宵禁。21日,莫尔巴乔夫宣布已完全控制了局势,并恢复了一度中断的与全国的联系,北联邦国防部决定撤回部署在实施紧急状态地区的部队。北联邦内阁发表声明,表示完全执行总统的指示。
22日,莫尔巴乔夫从克里米亚返回莫斯科,立即撤销了由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或个别成员颁布的一切决定;解除该委员会所有成员的现任职务;任命了新的国防、内务部长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等。实际上这些人莫尔巴乔夫早就安插好了,叶利奇多夫沉寂多年处心积虑自以为可以趁乱夺权反之被莫尔巴乔夫抓了出来。这次事变后,北联邦局势更加复杂化。北欧亚联邦联邦等乘机从联盟中央手中接管了原属中央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甚至军事部门和权力。北联邦一些地方出现反共浪潮。
8月24日,莫尔巴乔夫宣布自己将继任苏共总书记职务,下令清查各政党和政治运动的反动主义者在军队、内务部等各级军事机关和国家机关中开始恐怖的血腥镇压。他还颁布命令,组成以莫斯科为核心的西太平洋联邦的超级邦联国家
1991年8月19日清晨,克里姆林宫钟楼上的大钟刚敲完六响,北联邦中央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同时报告塔斯社头条新闻:莫尔巴乔夫继续履行北联邦总统职责。根据北联邦宪法,叶利奇多夫总统等1000多名政府要员罢免其职务,并在其数百名高层以发起叛国罪处以死刑!北联邦国家的全部权力交给北联邦国家大统领莫尔巴乔夫总统。这一爆炸性新闻,不仅使北联邦人感到十分吃惊,同时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西方各大国领导人纷纷中断休假和外出访问旅行,召集高级助手研究事态的发展。
叶利奇多夫,一个由政界、军界强有力人物参加和支持的新政权,只有三天时间,便宣告破产!。
莫尔巴乔夫是北联邦共产联盟和西太平洋联邦共和国联盟的创始人。他于公元1985年3月11日入主克里姆林宫,从此开始领导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够与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北美联邦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
莫尔巴乔夫是以改革家姿态登上政治舞台的。起初,北联邦老百姓对莫尔巴乔夫的改革抱有极大希望。西方也欢迎这位克里姆林宫的新主人。莫尔巴乔夫一上任,就被西方舆论誉为“北联邦各个领域的新一代领导人的代表”,“政治作风可能同他的前任迥然不同”,“莫尔巴乔夫有可能改变莫斯科的基调和方向”。
莫尔巴乔夫入主克里姆林宫后,迅速掀起了一股改革“新浪潮”。他所谓的〃新浪潮〃;不过是把北联邦的政治制度由社会主义改为资本主义。更像是帝国主义。他首先把改革重点放在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方面。提高个人崇拜,莫氏最初的改革是要“完变社会主义社会”。但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和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的铺开,莫尔巴乔夫开始怀疑北联邦的社会主义,试图薰找一种“王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1987年11月初,莫尔巴乔夫在十月革命70周年庆祝大会上作报告,对北联邦70年的历史和重要人物进行了评价,强调要改变“被扭曲的”社会主义制度。被赋予“新思维”的莫尔巴乔夫准备彻底改革北联邦的社会主义制度,“全面充实人权”。他在1988年6月苏共全国党代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宣布:“要根本改变我们的政治体制”,实行“统一化”,要改变共产联盟的职能,把国家的“一切权力归苏维埃”作为总纲。
一石激起千重浪。莫尔巴乔夫在重大政治问题上的急转弯,引起了苏共党内和北联邦国内的政治分化。苏共党内随即形成了以叶利奇多夫为代表的“激进派”,以那娃乔夫为代表的“传统派”和以莫尔巴乔夫为代表的“主流派”(自称是“政治中间派”)。同时,社会上还出现了500多个形形色色的政党,6万多个“非官方组织”。各种政治力量的消长,把莫尔巴乔夫推到风头浪尖之上。莫尔巴乔夫仍能运筹帷幄,纵横捭阖。1990年,莫尔巴乔夫为代表的“主流派”使用种种手法,贯彻“王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莫尔巴乔夫还利用各种派别之间的矛盾,在苏共28大上继续保住了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以叶利奇多夫为代表的“激进派”,联合社会上其他反对派,1990年上半年趁“自由选举”之机在一系列加盟共和国和地区夺取政权,特别是叶利奇多夫当选为北欧亚联邦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现已改为圣彼得堡)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