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北进1(第1/2 页)
雷鹰机群腾空而起,方斌最后一次进行了机动步兵的系统内检,一片绿灯亮起,让他稍微心安了些。
这里的环境和荒凉的外国完全不同,层层叠叠的森林让人头皮发麻。现在可不是和平年代,天知道那些树木变异成了什么鬼样子。
不过这对于人类幸存者来说也是个奇怪的便利,交战规则严格禁止他们深入这些森林,同样的,尸群也对这些变异森林没什么办法。从前面的侦查兵带回来的图像,有些落单的活尸莽撞的冲入林子中,被藤蔓和树根缠住绞杀。被藤蔓的巨力拧成一个肉球的活尸被拖入树干上的大洞,然后就传来一阵类似咀嚼的可怕声音。
这段图像看得所有人头皮发麻,方斌看向顾文东:所以说这些树都是活的?
顾文东白了自己的营长一眼:树本来就是活的,不过这变异速度,太不可思议了。
方斌笑笑:在怎么变异也是树,一把火的事儿罢了。
顾文东耸耸肩:这种能主动捕食的变异树的数量也不会太多,但鬼知道这林子里还有什么稀奇古怪的玩意儿,我们只要不靠近林子问题就不大。
大毛国对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开发一直力不从心,人口,资金,都是瓶颈,只能看着大量珍贵的矿产躺在地下无计可施。这里的基础设施也很糟糕,有限的资金和人力只能维持几条贯穿东西的道路。
在华夏,尸群可以利用广阔的农田完全展开,而在这里,尸群也只能沿着公路向前推进。当然也可以穿过那些几百年都不会有人进入的森林,但付出的代价可想而知。
这就给方斌他们提供了一道无形的城墙,他们只需要沿着公路层层设防,慢慢消耗尸群的数量即可。
其实顾文东并不太赞同这种做法,这样可能会造成更多不可预知的结果。层层设防消耗尸群数量是目前的最优解,但那些被遗留在战场上的尸体被变异树木和变异生物吃掉吸收后,天知道能变异出什么玩意儿来。
按照他的想法,应该使用小当量的战术核武器对尸群主力进行轰炸。反正现在地表环境已经这个鸟样了,再多扔几颗也无所谓了。
在一次团级例会上,顾文东把这个想法说了出来,语气好像是插科打诨般轻松。团长王旭当场也没做什么表态,大家打个哈哈一团和气就当是在开玩笑。
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四号避难所的某个武库里确实有这种小当量战术核武器,李成福也确实有这个打算。
第一道防线距离外国国境线800公里,其实按照第一要塞群的标准,这里不过是个补给站,为二团提供弹药和维修服务。第一次接战发生在七营落地后的三小时,尸群数量也不多,不过万余。
在以前,想要消灭这个尸群还是要费一番手脚的,在换装了机动步兵后,击杀效率被大大提高。这个尸群被密集弹幕牢牢锁死在五百米的距离外,不过十几分钟就被击杀殆尽。
方斌的七营扩编后被上面塞进了六个步兵连,只换装了两个半连75架机动步兵,虽然所有人都接受了机动步兵的操作训练,但后方的产能跟不上来只能暂时换装这些。不过就这两个半连的机动步兵造成的杀伤,也远远高于其他普通步兵。
原先用在步兵战车上的40毫米“珊瑚蛇”机炮现在成了机动步兵的标准装备,战斗全重二十五吨的人形机动步兵可以提供更好的射击稳定性,更高的射速和更多的弹容量。
这种人形兵器在对付人类军队时就是个摆设,对面有几十种办法可以随时轰开方斌的乌龟壳子,但在对抗尸群时绝对是一件利器。身高四米五的体型可以装上更多的武器和发电机,功率更高的雷达,提供更好的保护。
李成福为这些机动步兵提供了不同的装备选择,40毫米的“珊瑚蛇”机炮只是标准装备,还有功率更大的激光炮,激光步枪,肩抗式等离子炮,重型火焰喷射器,巨大的攻城盾牌和碳素格斗刃,链锯刀斧。
这些装备完全任由驾驶员自选,根据他们的个人喜好来搭配。李成福认为这样可以发挥出个人最大的战斗力,大多数人选择的都是可以用发电机背包供能不需要考虑弹容量的激光武器。
实战中,激光武器的击杀效率确实比传统化学能武器要高很多,哪怕是五型活尸被击中头部也是一枪毙命。低后坐力,大容量的电池,除了连续射击过热需要时间和液氮包冷却外,几乎没什么缺点。
哪怕是被拉入近战,三米五高的重型合金攻城盾和配套的巨型链锯斧也能一击就把五型活尸劈成两半。
另外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