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忻口会战开始。这一天,贺龙收到了朱德、彭德怀的电报,要求张宗逊支队以灵活动作从崞县轩岗向南袭击大牛店镇敌之侧背,配合忻口会战。贺龙看罢电报,认为朱德、彭德怀的电报已为时太晚,眼下日军已经南下,大牛店已无敌人。不过,朱、彭的电报精神是要120师从侧后打击和箝制日军。大牛店虽无敌人,但可依此精神主动作战。
此时,由于同蒲铁路北段已被宋时轮支队切断,日军南下的交通运输只靠两条汽车路:一条是从大同经雁门关至忻口的;一条是由灵丘经平型关、繁峙至忻口的。贺龙认为,120师可以在这两条线上主动作战,切断汽车路,破坏敌人的交通运输,配合正面战场作战。萧克等都同意他的这一看法。于是贺龙连续下了3道命令:一是命令张宗逊、李井泉率715团由崞县南下,袭击位于忻口西北20余公里的南北大常,打击敌翼侧。二是命令已由五台地区归建的359旅迅速赶到崞县以西,配合张宗逊部行动。三是命令继任716团团长的贺炳炎和副团长廖汉生率1个营(后来又增派了1个营)去雁门关。
贺炳炎坐在桌前翻阅着各连的求战书,这时接到师部通知,要716团领导干部去受领任务。于是,他和政委廖汉生急忙驱马奔向师部驻地。
师部在神池以西的一个村子里。贺龙和关向应等人正围着地图研究情况,一见贺炳炎和廖汉生来到,关向应关切地问:“到达这一带,部队情绪怎么样?”廖汉生说:“看到敌人的暴行,同志们都非常气愤,总盼着有机会狠狠收拾他们一下!”
贺龙一听放声大笑起来,连连说:“很好很好。要收拾敌人,机会有的是!”他指着一块密密层层的山区说:“准备把你们调到这里去。”贺炳炎俯身一看:一个长长的红箭头,
正指向历史上著名的长城隘口——雁门关。
贺龙分析当前情况时谈到:忻口战役正在进行。敌人每天从大同经雁门关,不断地给前线输送弹药;这是敌人一条重要的运输线,但他们很嚣张,自以为那一带已是后方,警戒相当疏忽。我军要利用敌人的弱点,到那一带发动群众,寻找机会,给敌人一个打击!接着,贺龙又叮嘱:现在打的是日本侵略军,不是国民党的反动军队了,在战术思想上要扭得快,一定要遵循毛主席规定的山地游击战的作战原则。到达目的地后,要紧密联系群众,搞好侦察工作。
领受任务后,贺炳炎、廖汉生返回团部驻地。经过简短动员,便率领部队向雁门关疾进。
八里大埋伏(1)
*望一眼这洪水,露出一种不甘心来,原本他打算投入全部兵力到平型关之战,可愣是让洪水给他分掉了一个团。
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在这个不寻常的日子里,被日本鬼子认定为“不堪一击”、“一盘散沙”的中国军队,用一个神话打破了另一个神话。在他们看来,日本军队在中国是不会失败的,因为他们不仅有精良的装备作支撑,还有残忍的“武士道精神”作抵押,所以,在这两个他们认为“不可战胜的法宝”的催化下,骄横得不可一世。“日本鬼子太厉害了,太厉害了!”贪生怕死的国民党军队不敢与鬼子正面交锋,甚至一些连鬼子毛都没见过的国民党兵也被这些传言彻底震慑了,不战而败、节节溃退。从而使日本兵更加不可一世。但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们这回碰上的是八路军,是一支经历了雪山草地锤打的军队,而且是115师这支共产党的主力部队。平型关就是日本人的天造墓场。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战。此战例后来被美国的西点军校列为必修课。
这些天来,*一直对着那张军事地图苦苦地思索。他双眉紧锁、脸色苍白,显得格外阴沉。那一对天生的“扫帚眉”,始终像两片阴云挂在额头,让人一看就觉得这位年仅29岁的师长老谋深算、高深莫测。
早在井冈山时,由于*善于兵道,三四年之间就从营长当上了军团长。朱德在井冈山时就对毛泽东说过一句话:“这个娃子不可小视啊。”后来,他跟毛泽东发生过好几次争执,竟提出了“井冈山的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当时毛泽东给他写了一封信,回答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再一次是在长征途中,遵义会议刚结束,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他没有领会毛泽东的战略意图,说毛泽东“专走弓背路,一个赤水河折腾了四次,部队都拖垮了。”并致电彭德怀,要求他接替毛泽东的指挥权。毛泽东知道了,对他说:“你懂什么?你还是个娃娃!”
来到太原后,*一直住在阎锡山的那个招待所里,一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