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秋收序曲(第1/2 页)
这两日恰好给了大家一个喘息的机会,毕竟接下来的秋收堪称一年中最艰辛的时段。
不仅要忙着收割、晾晒,还得忍受烈日的炙烤。
虽称之为秋收,但这不过是宋遥的习惯性称呼罢了,毕竟此时节仍难觅秋意,气温虽不及盛夏最高峰,却也相差无几。
尤其是需弯腰劳作,一割便是一整天,其挑战性不言而喻。
至于农具的准备,早在月余前便已着手进行。
作为收割主力的锯镰刀自然是不可或缺的,狼匠精心打造了一百二十把锯镰刀,几乎每位成年人均能分得两把。
所用材料依旧是最优质的石料,且中间若有损坏,狼匠亦可随时维修,应当足以应对秋收之需。
四日过后,那片金黄的稻田已彻底褪去了往日的翠绿,沉甸甸的稻穗宣告着丰收的来临。
今日,无疑是村民们一年里起得最早的日子。
匆匆用过简单的早餐,窗外依旧是一片漆黑,仅有微弱的月光勉强勾勒出事物的轮廓。
他们之所以如此早出,正是为了避开正午那毒辣的日头。
尤其是在午后,烈日炙烤下,站在田间不消片刻便会感到头晕目眩。
提前几个小时开工,便能将这段宝贵的时间挪至午后用以休憩。
经过一上午的辛勤劳作,若能小憩两三小时,下午自然能以更饱满的精神继续奋战,同时也能狼巧妙避开最为酷热的时段。
尽管月光并不明亮,但对于割稻而言,却也勉强够用。
将稻谷悉数收回部落,无疑是刻不容缓的任务,自然无法像播种时那般讲究仪式感。
即便是宋遥,也未曾多言,径直踏入田间,挥镰割稻。
趁着此刻的凉爽,多收割一些,待日上三竿便可多享片刻清闲。
毕竟,如此庞大的稻谷量,要想在四五天内全部收回,绝非易事。
拖延越久,变数越多。这关乎部落一年生计的口粮,容不得半点闪失。
直至晨曦初露,约莫已过去三个时辰,大家的成果颇为丰硕,四块田地已然收割完毕,即便按最少估算,也有十余亩之多。
这几个时辰里,众人未曾片刻歇息。
此时,狼炎和狼厨已将热腾腾的早餐送至田间,大家得以在稻田旁的棚子里享用饭菜,喝上几口热汤,稍作休憩。
尤其是那些半大的孩子们,硬是咬牙坚持了这么久,此刻累得几乎不愿起身。
然而,随着日头渐高,气温攀升,这些孩子以及体弱者已不宜继续田间劳作。
他们可以选择回去打谷,或在部落里照看孩子,总之不会闲着。
部落里光是照料孩子便需两三人方能应付,十几个三岁以下的孩子都需要专人看护。
狼炎一人早已分身乏术,因此今年宋遥特意指派了几名稍大的孩子协助狼炎。
部落里的孩子们虽有些顽皮,却也十分懂事,平日里总会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高温之下,让孩子们外出自然不妥,但跟随狼炎一同照看弟弟妹妹们,却是绰绰有余。
清晨饭毕,田间劳作的身影已稀疏不少。
除却几名孩童,尚有若干妇女也折返回了部落,她们的主要任务是打下稻谷。
虽同样置身户外,但部落中的打谷场设有遮阳棚,相较于烈日下的田地,自然要舒适许多。
上午的时光大体尚可,尤其是前半段,气温还算宜人。
然而,随着午饭时分的临近,热浪渐起,大家不得不时而停下手中的活计。
随身携带的水壶成了不可或缺的伙伴,一旦水位告急,便需前往田埂边取水。
近日,水源始终保持着沸腾状态,且仅在田间地头烧制,冷却后置于盆中,供人自行取用。
厨房内,四口大锅齐上阵,方能应对这酷暑下的饮水需求。
在这般狼炎热的天气里,水无疑是维系生命的甘泉,缺了它,恐怕不久便会中暑。
正午时分,众人纷纷返回部落,顺道将上午收获的水稻运至稻场。
在部落内用餐,凉意袭人,倍感惬意。
饭后,大家纷纷歇息,毕竟清晨起得早,又在烈日下辛勤劳作了半日,此刻身体已近极限,亟需一场充分的休憩。
午后时分,日头已西斜,宋遥这才引领众人重返田间。
尽管午休短暂,但不少村民已挥汗如雨,打下了一小时的稻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