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第1/4 页)
孤眩�还牡雌剑�
军兵们可以无知而无畏,身为一军之帅的王伯龙却不敢这样乐观。不说他曾经吃过天诛军霹雳弹的大亏——现在缺失左耳的伤口还疼着呢。单是耶律铎能够击溃两万金军,并将数千大军阻于寨前,这样的战力,怎也不能将其与寻常山寨相提并论。
王伯龙综合前两路大军与天诛军交战的经验教训,有针对性地拟就了一系列应对方案——此次夜袭。便是对策之一。只可惜,功亏一篑,被几个小卒坏了大事。除此之外他还留有几招后手,至于灵不灵光,只有打打看了。
好话说尽。敌人冥顽不灵,没二话,开打!
王伯龙手中三角令旗一挥,在他身后的旗头立即摇动大旗,向前方传达简单的进攻指令。前方的数名司号手觑得真切,立即深长吸气,鼓起腮邦子,将嘴凑到牛角号上。呜呜之声,回荡在如漆似墨的五马山巅。
除夕夜战。开始。
王伯龙首先派上场的,是三个谋克的义胜军。之前搞偷袭,用的是精于此道的麾下嫡系悍寇。此时两军对阵,打的是攻坚战,自然要先派杂牌军上场试探。
不过。若以为义胜军是杂牌军而轻视,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这支义胜军与宋人,那是有着深仇大恨的,与宋人作战。战斗值最少涨十点,其豁命悍勇程度,不在契丹战兵之下。
说起义胜军的的渊源,那还是徽宋赵佶在位时的事了。义胜军的始作俑者,乃是接替童贯童公公担任河北、河东路燕山府宣抚使的谭稹谭公公。
如果说童贯在史家及世人眼中一无是处,没有什么才干的话,这个谭稹更是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大部分时间不是用在修饰那张没生胡子的老脸上,就是寻思着如何混搭着穿衣才能显出些阳刚气来。
谭公公在燕京任上,为了压制降将郭药师的常胜军,表奏朝廷请于河东路别置一军,名为“义胜军”,以五万人为限,主要是用来威吓郭药师所部,让他们知道有所畏惧,免得不听约束。同时启用李嗣本为帅,招募燕地流民精壮者为军。军饷是其他部队的数倍,于是青壮年蜂拥而至。
可是这支被大宋官家用精米白面养着,好吃好喝侍候着的义胜军,由于屡屡与宋军发生龌龊,更加上虽然同是汉民,但燕地与中原隔离百年之久,燕地的汉儿从不认自己为宋人,只当自己是辽人。血脉虽同源,而其心早异。结果金军刚开始南侵,义胜军立刻反水。
先有代州(今山西代县)义胜军擒主帅李嗣本,开城门以献金军;后又有“石岭关”守关的义胜军将领耿守忠就献关投降,令西路军统帅完颜宗翰不费一兵一卒,夺得这太原咽喉要地;再后来平阳府之叛,屠尽全城,更将义胜军的叛乱推向**。短短旬月,整个河东路的义胜军纷纷倒戈。或擒杀城守开城迎降,或临阵倒戈拉起队伍投向金军。
宋人千辛万苦精米白面养了一帮白眼狼,整编的什么义胜军竟成了女真人的预备役了。
由于义胜军的大量反水,引发河东各地州县守军群体性恐慌。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纷纷先下手为强,杀尽本城中驻守之义胜军兵卒。如此一来,双方仇杀愈演愈烈,怨恨越结越深,好好一支自家精兵,竟然整成了不共戴天的死仇。
自此而后,义胜军视宋人为仇寇,杀起宋人来,毫不手软,比诸女真人还要狠上几分。
此时王伯龙一声令下,三百义胜军士卒持牌衔刃,嗷嗷叫着蜂拥而上。
守御外寨墙的,是赵邦杰留下的百名寨兵,其中不乏精锐悍勇之士。装备以厚牌重斧,又备有撞竿矢石。用之守御外围,最适合不过。
义胜军卒如狼,寨兵如守门之猛犬,狼犬相搏,瞬间就达到白热化的程度。
寨兵们顶住义胜军的一**狂猛攻势,内寨墙上的猎兵们也开始发威了。在张锐的指挥下,猎兵们的打击目标不是登上寨墙的敌兵,而是聚集在寨墙下的后继援兵。
于是义胜军士卒目睹了一幕奇观:黑夜之中,亮起了点点火光,还伴随着炮仗一样的噼啪声。然后无数火星拖曳出条条光弧,似流星越空般朝他们迎面泼洒而来……
义胜军士卒们这一瞬间有种恍如过年的感觉——这些守军在干嘛?今个儿是大年夜没错,但现在是打仗啊!还放什么炮仗?点什么烟花?但在下一刻,义胜军的士卒们就领略到了“炮仗”与“烟花”的可怕……
凭着居高临下的优势,泼雨般的弹丸越过外寨墙寨兵的头顶。将猬聚在寨墙下的义胜军如割草般扫倒一片。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