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游戏竞技 > 儒教三千年 > 第6部分

第6部分(第2/4 页)

目录
最新游戏竞技小说: 风流短跑之神时空中的深情鲁鲁修凌驾于诸天凹凸世界:雷震之女网游之熟女陪我上青云穿越恋歌:上官与夏侯【HP】布莱克家族莫名其妙的异世界冒险英雄联盟之玩家对战强势文化手册特种兵张霄回村搞大事,被女学霸懂不懂ADCarry的含金量穿越王者:聊天室里的英雄传奇四合院之剥夺一切暗区突围之黑金指挥官当原神照进现实家养辅助投喂指南[电竞]杀神快跑,你对象玩狙的在平行世界的她们很幸福四大名捕破案系列!

名”的意思是纠正名分,使名与实相一致。

子路曰:

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意思是,是这样的吗?那您就太迂腐了,纠正名分有什么用呢?

卫国灵公死后,其孙出公即位。灵公太子(后来的庄公)因与其夫人不和,出逃。太子认为他如果再回国,会令他的儿子下场可怜,于是决定在国外活动。正所谓父子之争。对此,子路询问孔子,有没有什么可行的对策,孔子答道“正名”,子路听后觉得索然无味。有诸多棘手的问题等着解决,而孔子却选择以正名为先。

孔子责怪子路,无论情况何等紧急,都应当先正名分。所谓的名分是指,谁是国君这一问题必须明确。而并非局长改称部长,副知事改称为知事。

王莽所为或许也是出于“正名”的考虑。然而改称“匈奴”为“降奴”,之后又改为“恭奴”——这决非“正名”。至于地名和官名的改称更是什么也算不上了。不过是“随意改动机构名称”罢了,除了增加麻烦,毫无意义。

儒教具有流于形式的弊病。王莽对“正名”的理解也出现了偏差。如果原本就意识到其本身具有流于形式性、教条性的弱点,那么在采用时就应当尽量避免。儒教的教条主义的愚昧在元帝和王莽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避开了教条主义,儒教开始向教养主义倾斜。虽然儒教具有国教性地位,但是排他性较弱,作为众多教养之一,即oneofthem,仅仅是主流文化的一种。譬如,王莽政权被推翻后,匡复汉朝的东汉光武帝刘秀(25—57年在位)是一位学习儒教的君主,同时还研究谶纬等预言书之类。谶纬不属于儒教的范畴。据文献记载,光武帝之子楚王刘英(57—75年在位)是中国最初的佛教信徒。他对佛教理解到什么程度尚不明确,然而由“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便可看出,他不仅是黄老之信徒,而且还是佛教信徒。

老庄一派也在佛教的影响下,组织成立了教团。其中“太平道”道教集团的叛乱拉开了三国*时代的大幕。同一时代,四川方面存在着名为“五斗米道”的道教集团,后来为曹操(155—220)所降伏。

儒教通过向道教和佛教学习,保持了自己的主流地位。道教同佛教间经常展开论战。*佛教的发端便是由道教方面挑起的。儒教却不曾参与论战。

佛教经历了“三武一宗法难”。其中最后一宗,即后周世宗,是在955年施行“废佛”,严格来讲,并非“废佛”,只是规定僧尼在出家时要通过考试,对堕落的佛教进行了改革。而其他的“三武”是指北魏太武帝(446年)、北周武帝(574年)和唐武宗(845年)。北魏太武帝的发难是由道士寇谦之和道教信徒崔浩挑起,北周武帝发难的主角是道士卫元嵩和张宾。唐武帝废佛,即所谓“会昌废佛”,是由道士赵归真的调唆而引起。据说当时留学于唐的日本僧人圆仁(慈觉大师),也被强制还俗。

在北周武帝施行的废佛中,除儒、道、佛三教外,还召集了文武百官两千余人展开了大论战。儒教虽在其中,但这只是道佛之间的对决。

最初的论战发生于天和四年(569),在大德殿举行,武帝亲自出席,

聚集了数百名官员、道士和沙门。据《周书》记载,只是

——讨论释老义。

释,即佛教;老,即道教。儒教不在讨论之列。

建德二年(573)十二月,武帝出席,集群臣、沙门、道士

——辨释三教先后。

这里出现了儒教。按照优劣对三教排序,结果为儒、道、佛。次年五月,武帝再次下诏:

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僧尼)道士,并令还民。并禁诸淫祀,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

道佛之争进入白热化,儒教却只在一旁观战,成为最终的胜利者,道、佛打成平局,不分胜负。

无论是道教信徒还是佛教信徒,都是站在儒教的立场上。北齐颜之推(531—595?)在《颜氏家训》一书中论述了佛教的五戒与儒教的五常一致的观点。此观点得到了普遍肯定。

即便是在教养主义时代,儒教依然保持了与中国等身大的姿态。

。 想看书来

受试之儒(1)

经过了教养主义,儒教开始转变为受试主义,这种说法略带讽刺意味。北周武帝排除掉道教和佛教后,将儒教作为国家的思想基础,而儒教原本就是以国教的身份而存在的。汉代儒教之劲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目录
浮生落羽冷轻寒旅蛙,但提瓦特[原神]我们的故事日娱之指原家的故事全宇宙都是我的粉丝国王的漂亮宠儿[无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