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4/4 页)
弃谁保留谁,并不在于这颗棋子是玛瑙还是顽石,而是看他是否能为上位者赢得天下这盘棋。
所以她并没有太多的选择,方肇宁暂时还不能被舍弃,因为他还有用。
于是,一纸从她手中发出的密令,决定了上百人的命运。
腊月初一,方肇宁上京
腊月十三,灵州定县杨家村及周家村遭山匪血洗,无人生还。
腊月十四,御史孙无咎上本参奏方肇宁。
腊月十六,灵州定县秦兵尉剿匪,竟全功。
腊月十八,方刺史强抢民女、草菅人命案交大理寺。
腊月二十七,苦主杨氏应召上京。
元月初三,杨氏染风寒,高烧不退,竟致成痴。
方刺史一案到此,人证物证皆无,终于不了了之。
人人皆知此案结的蹊跷,然而这一系列‘意外’发生的时候,方肇宁和他的亲随皆被严密监视,若说是他指使,实在牵强。
明白的人大概多少猜到东宫介入了此事。可明白的人大多是聪明的人,自然不会为了这样的事情去挑战东宫的权威。
所以这冤情注定只能石沉大海……
徐思妍有些出神的看着自己的手,修长纤细,晶莹剔透,骨节处仔细看时,有些薄茧,那是经常握笔的痕迹。
她轻轻一笑,她的字很漂亮,而她的字能杀人。
一字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可写过那么多的字,她的手看起来为何还是这么干净?真想不明白呐。
“我倒是有些好奇,以你的作风,为何会让那个女人留到现在?”凌筠温和亲昵的男中音带着热气吹入耳朵。
她侧头发现他的唇几乎快贴上她的脸,微蹙眉,不客气地伸手将他推远,然后才悠然微笑道,“我见尤怜。”
罪臣
杨氏是徐思妍亲自去处理的,就在距京城三日路程的峻县。她几乎是参加完了年宴立刻就离京赶路,连换了好几匹马才在元月初二截着了她。
作为重要人证,这种时候灭口未免太着痕迹。好在对徐思妍来讲,能让人开不了口的方法并不只有杀人一种。
护送杨氏上京的,是刑部的几个官差,有几分功夫,却还不被徐思妍看在眼里,因此她很轻易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了杨氏的床前。
小家碧玉,温柔似水。徐思妍甚至不必等她醒来就能想象出她平时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