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第1/4 页)
塔思克斯的工矿业相当发达,但国土大部分是荒漠和寒冷的冰原,粮食、生活用品等有很大部分需要依靠从凯曼和神圣联盟进口。而凯曼处于大陆中部,幅员辽阔,横隔整个大陆,隔断所有连通东方神圣联盟和西方塔思克斯的道路。就算是走海路,也不可能不在凯曼的港口停靠补给而直接到达塔思克斯。
凯曼不需要动用自己的兵力,只需发挥地理上的优势便足以令塔思克斯吃足苦头。
它牢牢扼住陆上和海上的补给路线,塔思克斯国内日渐陷入物资匮乏的窘境。行军打战最重要的就是军需粮草的供给,缺衣少食的军队战斗力大减,与达鲁王领的叛军纠缠近一年时间,仍不能平定战火。此时进入严寒的冬季,情况更为严峻,越来越多的人沦为流民乞丐,死在街头。
而在大陆东部,虽然凯曼利用索美维通道两面夹击敌对国家的计划不得不中途放弃,但却没有国家能够遏止它在东面战场上的攻势。
凯曼刻意在联盟核心国圣爱希恩特帝国挑起王位纷争,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联盟各国成了一盘散沙。各国间复杂的历史恩怨、利益冲突,再加上凯曼有意的挑拨利用,令联盟众国间始终无法结成强有力的盟军,联盟的土地大片沦入凯曼之手。待到圣爱希恩特三王子夺得王位,想再重新组织联盟各国共同对抗凯曼,已为时过晚。
联盟超过二分之一的土地已被纳入凯曼的版图,中北部的大部分国家的领土被占领。圣爱希恩特新王登基不久,凯曼已荡平挡在圣爱希恩特之前的屏障,便不再只是以有翼魔人部队在边境骚扰,而是真正的交锋。
圣爱希恩特尽管是联盟中国力最强的国家,仍远远不能和凯曼相比。更何况神圣联盟的国家较为富庶,人丁密集,凯曼从攻占的土地中掠夺大量物资充实国力,进攻之势更不可挡。虽然弗里德瑞克登基后提拔了不少有才能的将领,军队也奋勇抵抗,圣爱希恩特的处境仍不可扭转地恶化。到了第二年年初,只剩下黎卢周围不到原版图三分之一的地方还掌握在圣爱希恩特手中。看起来,已经没有什么能阻挡凯曼铁蹄了。
在争夺王位与登基后稳定政局的过程中,新王弗里德瑞克锋芒日渐显露,他所展露出的才干和远见卓识,令臣民们心悦诚服,尽管如此,圣爱希恩特举国上下还是笼罩在一片大厦将倾的悲观氛围中。
刚刚登基数月的弗里德瑞克,却作出了一个当时叫一干臣下瞠目结舌的决定——反正都不可能守住黎卢,索性就不守,主动撤往大陆东南海面星罗棋布的众多岛屿!
东海上有许多大的岛屿,有淡水,能够耕作种植自给自足,足可让圣爱希恩特人长期驻留。相反,凯曼海岸线短,海战力量薄弱,就算仓促建设也难有成效。他们的陆军在陆地上或许势如破竹,不过他们根本不可能有足够兵力控制那么多岛屿。而圣爱希恩特的海战实力却在大陆数一数二。如果后撤到东面岛屿中,便把战场拉到了海上,首先就把凯曼国力上的优势抵消许多。而海岸线一带海域情况复杂,只有当地有经验的渔家才清楚。圣爱希恩特自然远比凯曼人更容易得到本国渔家的帮助。
圣爱希恩特便藏身海岛休养生息,不时地登陆海岸骚扰一下凯曼人。而等到凯曼救援部队赶到时,骚扰队伍早已退回海上。不知不觉间,主动权已转移到了圣爱希恩特人这一边!
而弗里德瑞克并不满足于此。他的目的,始终是击退凯曼,收复失土!利用退居岛屿后赢得的时间,他开始着手先前来不及做的事——联合其他国家,把凯曼人赶出联盟的土地!
尽管现在凯曼占据了联盟一半有余领土,只剩下南部和沿海一些国家,联盟原有实力折损了大半。但占领地的人们并没有那么容易被凯曼收服。有许多股地下武装,盘踞在一些地形险恶的山林地带继续与凯曼对抗。圣王认为,如果圣爱希恩特能与这些人联手,凯曼将不再不可动摇!
另一方面,联盟南方尚未陷落的地方,也发生了令凯曼的敌人们欣喜的变化。
以圣剑士为首的黑旗军崭露头角,挫败了凯曼入侵南部的行动,令与凯曼勾结的巴兰覆灭,同时借机占领了巴兰的一部分领土,在南方站稳了脚跟。虽然实力尚弱小,圣剑士和圣女的名声每一天都在吸引着大量人才和零散兵力,黑旗军正不断地壮大。
而且,以这件事为契机,讨伐巴兰的那几个南方国家开始积极地发展紧密的联系,跟黑旗军似乎也搭上了线,往来频繁。如果情况顺利发展下去,南方或许会出现真正强大的联盟。凯曼恐怕无法像对付松散的北部国家那样,轻易地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