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页)
那个年代很特殊,城市居民也是多样化的,杂交的“品种”很多。那时候的哈尔滨挺有意思的,非常好看。
就我本人而言,对秋林公司的印象大部分是在吃上。像秋林公司烤的像锅盖一样大的大列巴(面包)就是我欣赏的美食之一。早年大列巴的个头要比现在大一圈儿,差不多就像洗脸盆那么大,现在小很多了,像艺术家戴的那种贝雷帽。不过,秋林百货大楼的大列巴与其他商家的大列巴确实不同,秋林的大列巴是用木柴烤制的,而其他商家的大列巴则是用电炉子烤的,两种面包吃到内行人的口中,味道会有明显的不同。我知道有很多外地朋友喜欢秋林公司的大列巴,不过请记住,一定要吃新鲜的、吃刚刚出炉的那种(馒头也是吃刚出锅的好),如果凉了,最好用烤炉热一下再吃。要切成不太薄的片,用餐刀抹上奶油(秋林公司的奶油很纯,不像北京卖的那种,稀稀的,贼甜,要吃那种用餐刀用力抹才能抹匀的黄油),然后佐着大茶肠、酸黄瓜(酸黄瓜必须切成块吃,我看到有切成条或片儿的,那就外行了,让外国人看不起咱们),呷着热热的印度红茶吃才地道。记住,吃大列巴是不能喝啤酒的,如果忍不住一定要喝,也只能喝伏特加或者甜樱桃酒。
我所说的秋林大茶肠指的是粗粗的那种(粗得像婴儿的腰),胖嘟嘟的,被油绳勒成一节一节的巨藕状,一片切下来像一张娃娃的脸,可以清晰地看到里面的肥肉块、胡椒粒、蚕豆,味道极香。吃了这样的茶肠之后去会女朋友,亢奋地接吻,女朋友立马就知道你刚刚吃了秋林的大茶肠。如果女朋友是外地的,也会咽了口水,吃惊地问:“你刚才吃的啥?这么香!”
现在秋林公司卖的大茶肠也还可以,还算地道。但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不如先前的好吃了。这可能是生活水准提高之后的一种错觉吧。
秋林公司经营的独家饮品,是黑豆蜜甜酒。每逢节日的时候,这种酒就会大量地上市。秋林公司是论斤卖这种他们自酿的甜酒的。这时节,普通百姓人家都会去秋林公司买上二斤,过节了,喝一喝,回忆一下往昔与俄国人交往的那些有滋有味的日子。
秋林公司吃的“特产”还有列巴圈儿、古斯龚拉克(一种夹白葡萄干儿的小面包)、黑面的苏合力、古力斯以及毛巴合水果糖等等,都很受当地那些或多或少已经被欧化了的市民欢迎。
今天的秋林公司变化了,秋林公司已经在其周围高楼的压迫下显得很普通,很羞涩。当年的辉煌与商业界的霸主地位,在21世纪的今天已经荡然无存。但是,只要你静下心来,仍然可以从这幢老房子身上看到早年秋林公司的那种不俗的风度,和老牌绅士的傲慢。
txt小说上传分享
犹太流亡者社区的消失
哈尔滨这个声音多次流入我的心扉
有多少次在我心海中荡漾
哈尔滨,你是我记忆中的故乡
我在这里出生、学习、成长
你给了我所有知识
和取得成就的智慧和力量
哈尔滨,你是文化艺术的源泉
工商业发展的沃土
是儒学兴盛之地
是幸福生活的摇篮。作为铁路枢纽,你经历了百年沧桑
给东北地区带来繁荣
这是中国人民的劳动成果
也是各国人民友好协作、齐心协力的结果
愿哈尔滨蓬勃向上,开创新的辉煌
——摘自《回忆我在哈尔滨的学习和工作》,以色列…中国
友好协会理事会理事,加利亚?卡茨?沃洛布林斯卡亚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冬雨(1)
又是冬天了。
这一年的冬天,犹太流亡者社区出奇的暖和。
听那几位还未走进坟墓里去的老犹太人说,这种天气过去犹太流亡者社区就有过一次,不过,那还是在他们是年轻小伙子时的事。
那时候,他们刚刚来到犹太流亡者社区。当时的流亡者社区还是一片荒芜的沼泽呢。
那里只有几户人家,大都是流亡的犹太人,路没法走,到处都是沼泽,人只能走在木栈桥上。
不久,又有了好看洋房,有了敖德萨餐馆,有了教堂,有了监狱,有了犹太侨民学校,有了花店,有了肉铺,有了棺材铺,有了犹太墓园,有了许多平常而又别致的故事。
当然,一切都开始于那次冬雨。
这个温暖的冬天,对初涉这片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