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页)
句、布局、谋篇,无一不在套路之中。
时间久了,公文的术语,就成了大家的口头禅,自觉不自觉地用到了各个方面。比如在酒场上,查志强就会不自觉地冒出一句:“今天咱们喝酒的指导思想是——”在场的人,若是搞文秘的弟兄们,习以为常,不会产生什么特别的感觉,若有别的人在场,大家就会取笑他:“去你的指导思想吧!还方法步骤哩。”查志强的脸一红,用手虚虚地搧一下脸颊:“我日他个妈呀,习惯了,说顺嘴了。”
在外边人看来,写大材料的,才是大笔杆子,排在文秘人员首位,相对地荣耀一些。其实,这大材料,往往是指年初工作报告,各种大型会议上领导的讲话以及以县委、县政府名义下发的正式文件。圈内人都知道,县委办公室的笔杆子,主要是写领导讲话,真正的文件起草任务并不多。除了关系全局工作的重大课题,一般都是各战线上根据上级精神和本战线上的工作实际,由自己单位的笔杆子起草以后,提交县委、县政府领导讨论通过,再由两个办公室从技术上把把关,以县委、县政府名义,编上文号下发就是了。
不管是哪种材料,正如赵哲说的,抄的成分居多。当然,搞一个大型的工作报告,光靠抄是不行的。一是要代领导立言,就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居高临下地看问题。现在的领导,都是知识分子,水平何等了得!碰上了不搞文牍主义的领导,算你有福;如果伺候的是文字功底深厚的领导,对于文章的创新精神有很高的要求,你的文稿打不上眼、过不了关是常有的事情。倘若是急就篇,领导来不及修改,还容易蒙混过关。若是一篇带有指导意义、统领全局、一管全年的工作报告,领导们就对文字的要求近乎苛刻,反复讨论修改,一定苦了秘书,哪怕你第一稿写得再好,也会被领导改得面目全非。往往在第一遍写好以后,你必须返工几次。甚至几易其稿后,最终又回到了初稿的水平上。久而久之,领导还会在心里对你这个秘书的写作水平打问号;二是若要上机印刷,文字就更加神圣,必须字斟句酌,一点都不能马虎。特别是到了校对这最后一关,仍然不能有丝毫疏忽,往往在签付印刷后,又发现了问题。有一次,大家都认为,这稿子校对得已经天衣无缝了,谁知道正是“办公室”这个大家再也熟悉不过的词,竟然印成了“办公宝”。
文以载道(2)
若认为这些空洞的文章没有意义,领导念过以后,立刻成了过眼烟云,不会有那么多人认真阅读,那你可就错了。往往在组织讨论领导精神之时,就是有人细致得把涉及本战线、本部门的工作,在领导的讲话稿上出现了几个字,连同标点符号,都查得非常清楚。他们从字缝中通过比较就能得出结论,我这里的工作比去年或者上次多了或少了字数,体现出领导是否重视我们的工作。少了字数的,就会通过讨论反馈,向领导提意见,表现出非常执著的精神,尽管与瞎胡闹无异,也往往搞得文章起草者下不了台。
查志强就是干这种活儿的,荣耀和辛苦成正比。但这一次,却弄得差点精神崩溃:一篇文稿改上几遍之后,查志强一见史主任,就浑身冒汗。司马皋根本没有提供宋书记的思路不在话下,但余乐萌却是口是心非,什么也给他拿不出来。最终还是查志强自己亲自向有关单位要数字、要资料,才完善了自己的大作。他深知,这余乐萌失意后,在同他玩心眼、看笑话,两个人的关系从这件事情后,趋于微妙,疙疙瘩瘩地产生了不少别扭。
牢骚(1)
查志强同余乐萌的关系微妙,不用查志强去领导处打小报告,史主任和丁主任都看了出来。史主任安排丁主任,适当的时机,要对余乐萌敲打敲打,批评余乐萌一顿,好好地给他上一堂政治课。
于是,一天下午,在快要下班的时候,丁主任把余乐萌叫了过去,给他谈话。
丁主任阴着脸儿,说话很直率:“小余,史主任我们俩都知道,志强和小项来了以后,重新进行分工,你心里不大痛快。我们办公室正处在非常时期,这样分工,是不得已而为之。虽然在用法上,有点倒置,可这文字功夫,你应该明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出来的。在我们看来,志强和小项真是有一定功底的。我和史主任把你放在这个位置上,主要是让你过渡一段,认真地学习一下,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写作水平,有机会再担当大任。这本来是对你好,你却片面地理解不重用你了。你这样做,是不自重的,只能是害自己。你不要对工作撒气,如果有意见,可以向我们身上发。不然,如果再这样下去,可别怪我们对你不客气了!”
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